入夏以来,气温持续走高,居民用电量节节攀升,屡创新高。7月30日15时05分,宜昌市配网出现最大负荷41.385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5.015万千瓦。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百姓清凉度夏提供电力保障,电力人面对高温“烤”验,坚持驻守在一线,实施电网改造、故障抢修、线路巡视等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电网安全稳定。
7月31日,中新社记者在宜昌市走近电力工人,体验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体会他们的责任与担当。
电杆“蜘蛛侠”高空蒸“桑拿”
7月31日,已经是中伏时节,宜昌的炎热愈演愈烈,热浪席卷了整个城市。
上午11时许,宜昌市花溪路配坝034变压器迁移及改造现场,毒辣的日头将大地烤得如火炉一般,连空气也发烫,路上行人寥寥。
46岁的电力工人吴凯已经在18米高空工作了4个多小时。回到地面的吴师傅,连鼻尖都淌着汗水。面对记者,这个皮肤黝黑、身体健硕的汉子却显得有些腼腆。
“热啊,我登杆作业4个小时,喝了4大瓶水(约2升)。”杨凯笑着说。“但却没有上过一次厕所,因为,水分都随着汗水蒸发了。”旁边一位师傅又补了一句。
“不仅如此,因天气炎热,电线杆的温度高达六、七十度,上杆工作的师傅根本不敢靠近。作业期间,全身的重量都由系在腰间的安全带受力,几个小时下来,很难受。”宜昌供电公司配电中心运行一工区线路维护班班长波王文介绍说。
这个项目工地人迹罕至,附近仅有一处农家,因为线路改造停电,主人去了别处避暑,临走,还不忘在门口摆放几把木椅。
上午的工作告一段落,杨凯和他的同伴简单吃完午饭,就在椅子上打个盹。下午,他们还将继续在高温下作业,装变压器,架低压线。
高空“绝缘哥”“带电”除隐患
离开了花溪路,记者一路向西,来到了宜昌市开发区大连路。这里是宜昌工业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因瓷瓶绝缘水平下降,电力工人需进行带电作业更换瓷瓶。
已经到了夏季用电高峰,为了提高持续供电能力,这样的任务是不能影响百姓和企业用电的,要进行直接带电作业,也就是用手直接完成带电作业操作。
下午14时许,张亚磊和他的同伴全副武装,戴上安全帽和厚厚的绝缘手套,身穿长袖长裤的电力工装,外面套上绝缘服,带电作业车将他们送上了15米高空。
为避免操作过程中身体与电线产生不必要的接触,张亚磊和同伴将绝缘布搭在电线上,进行绝缘防护、遮蔽、包裹、隔离后,开始作业。
下午16时许,工人们完成作业回到地面。张亚磊和另一位同伴脱下了橙黄色绝缘服,此时,他们的工装已经完全湿透。记者试穿了一下绝缘服,有点像加厚了的雨衣,完全不 隔温,穿在身上,上晒下蒸,很难受。
“这么热的天,每次在带电作业车上高空作业约2个小时,怎么会不难受哦。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深呼吸,让自己静下心来,放平心态,克服高温带来的不适。”16时许,张亚磊告诉记者自己高温下高空作业的“秘诀”。
记者了解到,带电作业不需要停电,不会给同线路其他用户正常用电造成影响,效益非常可观。今年1至7月,该中心完成配网带电作业765次,减少停电户数达11232户,累计增加供电量逾190万千瓦时,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了停电率,提升了供电可靠性,让百姓和企事业单位在炎炎夏日免受停电之苦。
电网“保安员”徒步忙“体检”
下午17时,宜昌市中心城区得胜街,电网巡线工刘大奎手持远红外测温仪巡视、测量,并记录着测量的情况和结果。
当刘大奎走到育才路时,他下意识地在10kv东北Ⅱ回育才路直线03号电线杆下停下,直觉告诉他,此处可能会出现高位缺陷。果然,刘大奎测得线路接头温度高达180度,达到 “紧急缺陷”等级,下班前,他会将报告呈递给上级部门。
作为一名电网巡线工,刘大奎每天的工作就是“走路”,排查线路故障点,保障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而遇到紧急情况,他又必须立刻转为应急抢修状态。
夜幕渐渐降临,街上依旧热浪滚滚,刘大奎仍未停下巡线的脚步。在万家灯火中,他似乎从未停止行走。
正是无数个像刘大奎这样的巡线工,及时发现和消除过热缺陷,防患未然,使得电网故障大为减少,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居民正常用电。宜昌供电公司配电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该中心处理宜昌城区电网故障547起,这个数据远低于往年。
宜昌供电公司配电中心党委书记杨建军说,随着人们对电的依赖越来越高,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冬、夏两季,电更是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少停电,甚至不停电,才是我们电力人的最高服务目标。”杨建军说,不论是春季‘扫雷’,还是夏季巡线,或是秋季‘补网’,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开展的。正是受到这样一份责任和使命的驱使,宜昌电力人在酷暑下的坚守,成为酷暑中的一抹清风,成为烈日下的一道最风景。
标签:高温一线,电力工人,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