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台风过境 我与师傅去巡线

作者:何煜  2012-08-12

“小何!快上车!我们出发!”倾盆大雨中,飞驰而来的工程车停在路旁,一个穿戴整齐工作服的中年人把我拉进了车里,又顺势递过来一条干毛巾。“小伙子快擦擦,这么大的雨别淋感冒了。”

这位40多岁的中年人名叫沈志勇,是广德公司35千伏线路运维班班长,皮肤黝黑但却一脸阳刚之气,车里坐着六名穿戴整齐的电力工人,不大的车厢里塞满了各种应急抢险工具。“台风正面袭击广德还真少见,这次巡查的路线是往花鼓、誓节方向,事故报告说是35千伏凤誓334线速断保护动作,线路重合闸不成功,赶快走,得抓紧时间了~”说罢,沈班长眉头紧锁,望着窗外“这条线路主要是作为誓节镇的电源点,当地居民户比较多,特别是对那边的水库来说,这次“海葵”这么厉害,要是送不上电,防汛设施用不了,造成的损失就会进一步扩大。”

不见杆塔不回头

暴雨中的山峦,早已没有了以往“如诗如画”般的美景,成片的竹子在狂风中肆意摇摆,竹枝互相抽打着,沙沙作响,空中随处可见飞舞着的树叶。

“再往前走一个路口!我们去看看十里香村民州那边36#杆的情况!”下午4点20分,雨势越来越大,狂风夹杂着雨点,打在人脸上生疼。越往前走,山路就愈加泥泞和陡峭。随着雨势增大,一处河沟涨了大水,脚在堤坎上踩不稳,只好绕路走。“不管绕不绕路,只要还能走,就要往前走。万一前面有没发现的隐患点,那咱们这趟线巡的就没有意义了。”班组成员何鸣说。

一路上,我听到最多的话语就是“往前走”三个字,近在咫尺的杆塔,往往要穿过密集的灌木林才能到达,巡线成员只能小心的在其中挪移,每一步都显得无比艰辛,但是那种“不见杆塔不回头”的精神,支持着他们一路前行。

竹林中的口号声

“这边竹林里有疑似隐患点,有几根竹子离线路太近了!”郝师傅大声招呼巡线中的同事们,“老汪,拿上砍刀和绳子,咱们去看看!”沈班长急忙赶往事发地点。

青翠可人的竹子,此时却成了巡线员最头疼的东西。线路两旁的一些竹子疯长到了8-9米,而在该地段导线对地高度只有8-10米,无法满足导线对植物的安全距离的要求,清理工作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大家听我的口令,拉紧绳子!砍的时候注意方向,竹子倒下的时候要及时避让,千万注意安全!”沈班长对着组员大声呼喊道。此时此刻,大家已经是脸上早已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一双双手死死的抓住牵拉用的绝缘绳,“1!2!3!”“1!2!3!”随着响亮的口号,一根根高耸的竹子应声倒下。

雨中不用望远镜

一路上,经常是一个转弯我就被落下了,渐强的雨势,让我实在有些分不清方向,巡线员们却如同一个个“活地图”,熟练的穿行于山间小道上,哪里容易出故障,哪里可能有隐患,谈到这些他们如数家珍。

“师傅,这么大的雨,咱们巡线别走这么远了,干嘛不用望远镜呢?”我疑惑的问,“望远镜班组都有,但是雨天我们一般不用这东西,有了它,人容易打懒主意,还是走到跟前看让人放心。”汪师傅说。“用望远镜在一公里外看塔上的瓷瓶、线路有无损坏很清楚,但是杆身和塔基的情况一般看不到,这就大大增加了巡线的不确定性。”说罢,巡线员们一转身,又消失在了茫茫雨幕中。

拨云见日般感动

巡线整整持续了4个小时,时针指向下午6点40分,沈班长从绿林村台区58#杆处检查归来,一钻上车,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迫不及待的向调度汇报:“线路巡视完毕,没有发现明显故障点,疑似故障点已经排除,请求试送电!”

回去的路上,沈班长死死的盯着路旁漆黑的道路,一句话也没有说,形单影只的工程车慢慢的行驶着,“怎么还没来电,不会送不上吧……”班组成员小声嘟嚷着。

“来了!来电了!班长快看!”何鸣突然指着路边,大声的叫了起来。公路两旁相继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灯光,瞬间照亮了道路,也点亮了巡线组员们悬着的心,大家在车里不停的欢呼。沈班长这时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好在顺利送上电了,再是再晚点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想再巡线也巡不成。”

7点15分,橘色的工程车在两旁灯火的“护送下”,穿行于雨幕中,密集的雨点打在车窗上劈啪作响,但车里巡线员们的心却是无比欣慰……

标签:台风,师傅,巡线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