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网事”人生

作者:唐艳萍 王晓峰  2013-01-16

他是诸城电网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十五年来,他用电服务的道路已经前进了十六万公里,长度累计可绕地球四周;他每月带领着同事们抄写计量表计曾经多达28000户;同时他还对管辖的1000多家企业和100多个居民小区用电情况了如指掌,谈起来如数家珍;他服务的客户,既有“希努尔”这样的全国知名大企业,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户,可是无论是谁,提到他的服务都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他就是山东诸城市供电公司密州供电所的营业组长——李勇。

平淡的性格,平常的岗位,他在电网发展中演绎自己的不平凡人生。

从“小学徒”到“大总管”,他在角色变迁中见证电网发展

1997年底,22岁的李勇调到密州供电所当上了学徒电工。1998年底,刚刚学徒期满的他赶上了第一次农村电网改造。“虽然改造后的农村电网故障率明显下降了三分之一,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当时的设计模式已经明显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李勇回忆道:“尤其是2004年、05年村民们开始大量的购买家用电器,每个村的用电量都开始大幅度增长,这个问题就表现的特别突出”。 

密州供电所辖区内的大栗园十几年来的居民户始终保持在400户左右。1998年全村用电量不到4000度,除去照明的灯泡,村民家中的大电器只有电视机,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容量就绰绰有余。而随着社会的发展,2005年开始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开始广泛进入村民家中,村里的用电量一下子暴涨到每月15000度,变压器增容到200千伏安。村民王树槐至今难以忘记2005年,村里的线路承受不了那么高的负荷,家里买的空调一启动就跳闸,扔在家中一度就是个摆设,让他憋气又窝火。

作为一名新上任不久的电工组长,当时的李勇整天忙于应付因为线路老化、超负荷、频繁跳闸而导致的各种电网报修。“要是有一个坚强稳定的电网该多好啊,那样就不用天天像救火一样抢修了!”那时的他同用户一样,期待着新网改时代的早日到来。

2008年,密州供电所被选为全省首批电气化乡镇试点,李勇高兴的参加了电气化村改造工程。当看到改造村电压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他的心里也跟着甜丝丝的。可是陶家村的一位村民打来的求助电话,却让他发现了一个新问题。陶家村的变压器安装在村外,虽然改造中他们增大了变压器容量,加粗了导线,可是经过500多米的距离后,末端的一家用户的空调还是经常会启动不起来。“难道这种单纯增容模式不合理?”盯着万用表显示的“189V”,李勇心里泛起了嘀咕。在后来的其他电气化村的改造中,他又陆续发现了这个问题。

在2009年底的公司职工代表大会上,李勇向他所在的农电组在分组讨论时提出了这个问题“是否应该对农村电网进行多台区,小容量的改造”。事实证明,2010年国家电网出台了的“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绝缘化”设计模式,竟然与李勇的思路不谋而合,这让李勇由衷的感觉到农网的春天终于要来临了。

见证着电网建设的曲折发展,李勇同时也分享着客户受益带来的快乐。2012年12月18日,李勇刚上班就接到了北石桥的党支部书记马桂相的电话,“老李,最近怎么没见你?村里的养殖户都说,今年卖貂挣了钱,头一件事就是要感谢你……”

原来李勇所管辖的最北边的北石桥居委会,两年前村民们看到周围的村庄靠搞水貂、狐狸等特种养殖而发家致富后,也跃跃欲试的打算利用村南的菜园子搞搞特种养殖。可是当养殖户们在申请上三相电接带饲料加工机时,才发现原来的老线路太细,一台100千伏安的小变压器,根本没法同时满足几十户的加工需求。眼看着“金娃娃”抱不到手里,村民们眼睛都红了,第一个他们就想到了给李勇打电话求助。

了解情况后,李勇首先向所长进行了汇报。得到所里支持后,李勇又主动联系了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马桂相,提出所里可以免费为村里进行工程勘探设计和施工改造,他的一片热诚换来了新居委会成员们的大力支持。2012年3月,李勇带领同事们为养殖户们重新敷设了1万米电缆,增容了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 让65户养殖户同时接上了三相动力电。高兴的养殖户王大江见人就说:“你看我现在这个15千瓦的饲料加工机转的多有劲,原来半小时都转不完的饲料,现在十来分钟就能加工完,今年我的水貂一下子扩到一千种(种指能下崽的母貂),明年二十万元稳稳绑了腰里,论功劳,李勇算头一份……”。

小改造带来大效益,如果说北石桥的低电压专项治理对整个电网来说只是九牛一毛。那第二次大规模农网改造,则直接关系李勇辖区内千家万户用电安全、畅通。这时的李勇,已经拥有着丰富的运行管理经验和施工经验,渴望着能在农网改造的舞台上一展身手。

2011年7、8月,密州所的网改工程在十里一村正式拉开了首幕。工作任务是在十里一村架设45基杆,所有的架空线全部进行绝缘化处理,同时为十里一村的三百多户居民和近百户养殖户更换屋后进户线和屋山接户线,安装新表计。

前期担任勘测设计、编写材料计划,后期对施工现场工艺流程和安全进行监督管理,这时的李勇已经是网改工地上名副其实的“大总管”。一天在工作现场来回步行五六十里,对每一个开工的施工人员的现场安全和施工工艺进行监督。经常一圈没有巡视完,又被前面的施工人员叫了回去。每天下班后,李勇都要一瘸一拐的走进家门,“李勇,你这脚指头上什么时候长牙了!一双新袜子早上穿上,晚上就破了两个大洞……”,李勇的妻子经常一边心疼的帮他按着肿胀的小腿一边低声埋怨。

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能为群众真心解决问题。而李勇的心里,装着的就是网改村里的群众。在前期现场勘测中他就发现,十里一村的村民90%都从事水貂、狐狸养殖。盛夏季节,他们每天都要从用电机抽取大量的深层地下水供水貂饮用,还要一天两次使用电动加工机对水貂食用的鱼肉进行粉碎加工,“网改要是停了电,村民养的水貂怎么办?”为此在设计方案中李勇提出,改造过程中新老线路并立,等新施工的线路完全接好后再撤掉老线路。而李勇的工作任务也增加了一项,无论工作多忙,每天中午都要办理恢复送电手续,为养殖户们送上一小时的电,下午再重新办理开工手续,确保用户们养殖的水貂等动物平安度夏。七月流火,水貂们悠闲的在树荫下饮水吃食,李勇擦着汗水在烈日下来回奔跑。村民孙进魁老人被感动了,每次看到李勇经过他的门口,他都要主动上去给李勇的水壶里添满水:“这么热的天,这孩子为了我们累成这样,饭管不了,怎么也得让人喝上口水吧……” 

在最近开展的冬季安全大检查和农网改造效果回访中,我们又跟随着李勇造访了十里一村。按照国家电网“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绝缘化”的设计模式,新改造后十里一村增加了一台200千伏安的箱变,由一个台区分为两个台区,最长供电半径由500米缩短到220米,最短供电半径170多米,进户抽检万用表显示居民的末端电压达到了标准的220伏,村里事故保修次数也下降低为原来的一半,当笔者习惯性的问村会计肖玉军:“现在用电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村民可以放心的使用电器,咱村的用电量是不是增长了?”肖会计高兴的说:“感觉当然是好了,我以前煮貂食用的鼓风机因为电压低,吹起来没劲,得把吹风口对着炉门吹,前几天我还给李勇打电话说,现在电压提高了,我们都得把鼓风机侧着吹,风力太大怕把火吹灭了。现在电压质量好了,家电也不容易坏了,这个月我还看了看电表,这干活快了,用电量反而比以前少了,真得感谢这次农网改造……”

电压质量提高了,村民的钱包更鼓了,网改后十里社区的报修电话同时也明显减少。作为一名基层农电人员,没有人比李勇更能亲身感到农网改造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切就像诸城供电公司网改规划设想的那样,电网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他在发展中不断调整着服务坐标

普通人说起走路总有一种闲庭信步的悠闲,在李勇的嘴里,频繁提到的一个词却是“跑路”。起初他要跑着去抄表收费、施工改造和客户报修,现在随着电网“硬”质量提高,他要跑着推广自己的特色服务,全面改进“软”服务质量。

有人问:李勇在为客户服务的道路跑的有多远?

负责车辆管理的供电所会计郑英杰为他做过一个统计:每月至少1500里,每年不少于1万公里,15年累计起来长度基本可以绕地球赤道4周。

有人说:那李勇每年为客户服务的时间有多长?

所里的值班记录明确记载着:工作15年,14个大年夜他都坚守在岗位上,所里2011和2012年每月的考勤表则显示,两年时间李勇一共只休息过12天。

一个人对工作热爱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他这么废寝忘食的扑在工作上。而一个对客户的在意程度有多深?才能让他对服务质量提升这么念念不忘、耿耿于怀。

2005年1月,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开始推行95598坐席服务,在全省各地推广统一的服务流程和统一的服务模式,第一次让李勇感受到了标准化规范性服务的冲击,然而每月由95598客户热线转过来100多张报修单和客户每天打给他报修电话又让他蹙起了眉头!

侯家庄子、北十桥村居民反映线路太细,家里空调不能启动!

十里一村、四村居民反映电压太低,饲料加工机不能工作!

……

“第一次农网改造的线路,在2005年后开始逐渐老化,因电压质量带来的各种问题这个时候开始凸显出先……” 在李勇的服务项目统计中,我们发现在2005年到2010年,果然报修类服务占了李勇服务总量75%,其他项目只有25%。

正当李勇为此忧心重重的时候,2008到2009年两年间,李勇所在的密州供电所进行了全省首批电气化乡镇(村)试点的改造;而2010年开始的连续三年农网改造工程又让李勇辖区内大部分农村电网旧貌换新颜。每个工程结束后李勇都会惊喜的发现“被改造后的村庄用户因为电压低、电网老化导致的报修服务数量明显下降了一半”,可是很快他又有了新的苦恼“因为新设备的应用咨询和企业的用电管理问题开始逐渐增多,以前的标准化服务似乎不太能满足客户的个性需要……”

2011年,密州供电所下属的46个村实行了集抄改造。正当集抄和电卡表的实现让电工们庆幸终于可以脱离登门收费、报修频繁的“跑路生涯”时。两件小事却又促使李勇挺身而出,甘愿“自找麻烦”。 

2011年夏天,95598服务热线为李勇转来了几条用户建议,“我是一名留守老人,新冲的电费怎么回家插卡就显示不出来,能不能上门指导我插卡?”、“能否把密州供电所门口的台阶修成斜坡,便于轮椅上下?”……2011年9月,昌城大埠口的居民马仁杰坐着自己的电动轮椅跋涉10公里来到密州供电所交纳电费,却被挡在了客户室的台阶下,虽然同事们主动跑出来为马仁杰办理了缴费手续,但这一幕更始是深深触动了他。

10公里的距离,没有阻止客户缴费的脚步,3级台阶的高度,却阻碍了电力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这一切让心里装着客户的李勇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改造后报修的电话少了,但是业务咨询的反而更多了!自己的辖区内既然有坐在轮椅上的残疾用户,那自己的辖区内是不是还有更多其他需求的特殊用户?是不是在标准化服务流程之外还要为用户量身定做一批“特色服务”菜单……”想到这里,李勇坐不住了,第二天的班会上,他给每个班组成员都发了一个本子 ,“我希望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家多注意收集一些跟工作相关的信息,尤其是特殊用户、企业的用电服务需求……”

经过一个月的信息收集,“特殊客户一户一档”特色服务方式在李勇的手里诞生了。2009年诸城市开始撤村建社区,并把每个社区的服务半径设计为2公里。而作为诸城市“两公里服务圈”的有力支持,诸城市供电公司正在推行的“十分钟缴费圈”和“十种收费模式”更是让李勇的特色服务探索如虎添翼!

2012年11月,记者看到在北十里社区的为民服务联系点,驻村电工边金国和魏金良每周一、三、五都定时带上POS机,为居民们现场充值收费,十里联合小学办公室的姜帅老师高兴的说:“原来还在担心去所里交费路远,没有想到现在不出社区同样可以冲卡交费!”。而对于马仁杰这种特殊用户,李勇则带领电工主动上门指导他们根据家中条件使用中行、建行的网银支付或电话召唤POS机就地充值等方式,让他们不出家门,轻松的在家中实现“零距离原点”交费。

如果说“特殊客户”服务体现是细节上的周到贴心,那“企业客户参与式管理”则代表了李勇服务的“含金量”。恒远机械加工厂是他属地内的一个汽车配件加工厂,2011年乔迁新厂后企业占地规模扩展到了40亩,新上了2000千伏安的变压器,因为新上了两台电熔炉这种高耗能设备,厂子每月的电费也随之涨到了接近三十万元。峰谷电价推广后,李勇多次给经理王超出谋划策,建议他避峰填谷,充分利用电费价格的时间优惠。在他的建议下,王超经理将信将疑的进行了试验,没想到一年下来竟然节约了接近100万的电费,节约即是效益,在效益面前,王超心服口服。

在密州所试点的基础上,诸城市供电公司组织将李勇摸索的 “特殊客户一户一档”、“参与式管理”在内的10项“一对一”特色服务总结命名并在全市电力服务窗口推广。2012年10月,10项“一对一”特色服务和“双十模式”在山东省电监会组织的“山东省供电示范企业”检查中获得了高度评价。

消息传来,李勇开心的笑了。有人说:只有真心热爱工作的人,才会敏锐的感觉到工作内容的细微变化;而只有心里装着客户的人,才能发现客户的所需所求;而热爱工作的李勇正是因为心里装着客户,所以他随着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服务坐标,让他的客户始终感觉到,只要李勇在,服务一直就会这么贴身贴心。
    
从“电保姆”到“坡兔子”,他在坐标移动间品味着人生苦乐

认识李勇的人,都会发现他有鲜明的工作特点,对此同事柳爱兵“嘲笑”说这都是长期的农电工作给李勇留下的职业病,并给他把“症状”形象的总结为“李氏三看”。

面对我们好奇的目光,李勇笑着解释说:“其实就是说走在路上看施工中的特种作业车辆是否已经登记建档,坐在车里看线路防护区的树木有没有危及运行,打雷的时候看雷击会发生在自己管辖的哪条线路上。农电员工平时工作都忙,路上这点时间正好可以顺便把辖区的线路巡视一下……”。在他的感染下,不但所里的员工学会了“走路开车、坐车看线、打雷看天”的“李氏三看”,连司机出车都会顺带看看辖区内的线路有什么异常。

除了“三看”,李勇工作中还有明显的“三多”。 “同客户联系多、服务跑路多,” 看着我们好奇的目光,同事王秀山扳着手指说:“还有就是为工作操心多,简直就是客户和电网的贴身电保姆!” 

2012年8月29日下午,一场豪雨突然降临诸城大地。看到雨势,正准备去医院照顾妻子的李勇主动留在了值班室。六点半的时候,值班室里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六合东方食品的生产车间突然停电,该公司正在加急赶制一个大额订单,请尽快落实处理”。李勇和同事杨勇立刻收拾好工具包,戴上安全帽,开上抢修车,像利箭一般消失在夜幕中。而站在厂区门口的设备科长赵晓龙心急火燎,不时抬手看表,还有12个小时就要交货了!万一停电时间过长,正在生产中的肉串和鸡翅随时都可能变质,现在经济低迷,好不容易争取到的100万元生意怎么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了!想到这里,赵晓龙的汗顺着额头一个劲的往下淌。15分钟后,李勇带领杨勇到达现场。他们听完赵晓龙的叙述后,判断是负荷过大导致跌落开关下接点烧坏,需要立刻登杆更换。可是涂了防撞漆的电杆因为刚刚淋过雨,铁鞋贴上去马上就滑了下来,登杆作业几次试验都不成功,看着赵晓龙在旁边急的眼巴巴的眼神,李勇急中生智,马上联系属地内的一辆吊车,半小时后,在吊车的协助下,他们终于成功的为客户更换了跌落开关。随着铿然一声合闸,车间内立刻灯火通明,机器恢复了轰鸣声,工人们立刻开始加紧赶制。制作精美的食品在一条条银色的流水线上快速流动起来,前方的配送处堆满了赶制完成的货物。从停电到通电不到一个小时,订单和原料都保住了,赵晓龙的心里乐开了花。

虽然医院去晚了的李勇难免被家人抱怨,想到自己刚帮客户抢回的那一张百万订单,李勇还是觉得“值!心里那个舒坦,感觉比自己中了一百万的大奖还高兴!”

有人说:农电一线苦,活多事杂让人烦。可是李勇却对这份苦甘之如饴。2008年的奥运期间,李勇带着大家对直供青岛奥运现场的220千伏线路进行逐级蹲守,忍着蚊虫叮咬在简易帐篷里一住一个多月。酷热难当,苦中作乐的李勇创作了一条至今被同事津津乐道的手机短信“银线穿梭巴山岭,直供青岛奥运城。风餐露宿保供电,贡献电工一片情。眼看奥运要结束,喜闻金牌四十五。今日虽遇风和雨,国歌声中不觉苦。” 
每天的工作忙碌繁琐,可李勇感受更多的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这让他觉得充实和甘甜。然而工作上兢兢业业,被客户称为“电保姆”的李勇,却被妻子安佰惠形容为“家里的甩手大掌柜”,“整天窜的像坡兔子一样,哪还有空管家,经常半夜电话一响,爬起来就走。有时候在家呆的好好的,一打雷下雨,人就不见了……”,儿子干脆不满对他说:“爸爸!咱家就是你的五星级宾馆,以后你一定要按时交纳住宿费!”

去年七月的一天,正在农网改造的工地上奔走的李勇接到妻子的同事给他打来的电话。一句“李哥你快过来!安老师在教室拖地的时候摔到了,正在人民医院急救!”让他的心高高悬了起来,很快岳母的电话也打来了,“大夫说右腿髌骨骨折,需要立刻转潍坊八九医院手术!”听到妻子在电话旁痛苦呻吟的声音,李勇的心难过像油煎一样。十里一村农网改造进行到最紧张的时刻,千头万绪都掌握在他手中,耽误一天,那怕是一会,就会影响到工程队的施工进度,给所里的网改进度拖后腿。想到这些,李勇想立刻奔赴医院的心犹豫了,送妻子去潍坊后他只在手术病房内陪了一天,就满怀歉意的把妻子托付给了岳母,心急火燎的赶回了工地。二十天后,工程顺利完工了,晚上九点送电的瞬间,村里所里一片欢腾,可是想到躺在病床上的妻子,李勇的心里又充满了苦涩和内疚。对着我们,他认真的说“也许,这就是生活吧,让我们感到快乐,也让我们难过!要让我为了家庭扔下这份活,扔下客户,我舍不得!看着他们因为我的一点帮助而表现出由衷的高兴,我心里就觉比什么都快乐!” 

回首“网事”,我们一路追寻描绘着李勇的人生坐标。在这条连绵不断,螺旋上升的坐标线上,我们看到了李勇从最初的入户抄表到目前的远程集抄、卡式售电,从被动服务到现在主动推出“一对一”个性化特色服务菜单。李勇正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随着“网事”变迁和社会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李勇,人生,诸城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