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跟众多电工一样,何熙金给人的第一印象只是普普通通的电工。常年穿着劳保服,带着安全帽,虽然身子壮硕,和谁说话都是客客气气,俨然一副和蔼可亲的大叔形象。而也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布依汉子,他背后的故事却感动着很多的人。
一个“电工”的责任
16岁工作至今,从最初的小七孔电站,之后甲良供电所,再到现在的城关供电所,何熙金一直工作在荔波电力工作的第一线。很多与他共事过的人都说,老何这个人实诚,对待工作从来都是那么认真。
在荔波甲良供电所管辖的区域有个叫拉应林场的台区。台区不大,总共也才四个用户。但是位置是相当的偏远,从甲良镇上开车到那个台区一般都要三个半小时之久,而且路程相当崎岖难走。
“就是因为太远,所以那次要收集那边电表的数据的时候,供电所总是很头疼!”小赵当时在甲良所担任业扩员,有一次遇到台区数据收集的时候,这个台区让小赵十分犯难,于是他将这个事情跟何熙金讲了一下。何熙金二话没说,第二天直接一个人开着车就走了,到了傍晚再见到他的时候,四个用户的资料已经全部到手。
当时有很多人其实挺不理解,费那么大劲就为了四户的资料,打个电话问问或者随便应付一下就好了,何必如此大费周章。何熙金却不那么认为,他说一来上级要求数据准确,光是电话里跟客户要数据还不一定准确。二来那个台区除了抄表,我们的工作人员几乎很少登门,也可以趁此机会去了解一下用户的情况。
一股认真劲让他不辞辛苦做着这样事半功倍的工作。也正因如此,在荔波供电局里何熙金的工作能力有口皆碑,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模范榜样。
一个“丈夫”的责任
家庭对于每个来说都很重要,何熙金的家庭在很多人看来算是相当的美满的。他的妻子曹阿姨同他一样来自农村,从他86年到小七孔电站参加工作的时候,他们就一直在一起。何熙金在哪里工作,他们的家就安在哪里,相濡以沫走过了十几年的风雨。
后来,他们的两个女儿也相继出世,何熙金家的日子眼看是要越发红火。然而不幸似乎总是降临在幸福的人家。在2010年的冬天,曹阿姨不幸查出了糖尿病,而那时候的何师傅正身在甲良供电所参与抗冰工作。
一边是外出打工的大女儿,二女儿也在外求学,家中无人照顾。另一边是越发严峻的抗冰工作,一刻都走不开。在这两难的境地,何熙金却始终没有向任何人提起曹阿姨的病,他叫回了在外地的大女儿,悄悄地将妻子送入医院,而自己则返回前线抗冰,就这样,他靠着家庭的力量一直坚持着。
直到2012年初,曹阿姨病情恶化,他们家的事情才被同事们知道。当时,很多人都劝何熙金,都病得那么重了,不如跟局里面说说,大家给你捐捐款都行。何熙金始终没有开这个口,他一直说:“这是自己的事情,不应该麻烦别人。”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何熙金开始了两地奔波的生活。每周一到周五,他会准时到供电所上班。到了周末,他则要陪着曹阿姨到广西的医院做血液透析。每周,来回将近500公里的奔波,每月六七千块的医疗费,3年的时间里,这样的生活从未间断。他没抱怨过一声辛苦,没向同事组织要求过什么,甚至很少跟别人提起。全靠着一己之力,他默默的承担了下来。
很多同事都说,在这个物质的年代,大难临头,劳燕分飞也是常有的事情,像何熙金这样重情重义的男子估计已经不多了。但他却总是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了,毕竟人家这一辈子都交给了我,我必须对得起她。
2015年,元旦刚过,曹阿姨最终没有战胜病魔。噩耗传来,家人、同事担心何熙金扛不住,说派人派车去接回来。但这位坚强的布依族汉子只是说:“快年关了,大家都忙,我们回老家,只是需要请三天假,送她上山。”
送走曹阿姨,人们仿佛没有从何熙金的表情上看到多少悲伤,他还是跟以前一样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本质工作,抢修、巡视、给新徒弟讲课。就跟原先一样,何熙金依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电工,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的工作着。
做人其实并不需要有太多的闪光点,不必非得铸就丰功伟业,博得轰轰烈烈。如今的年代,更多的人象何熙金一样,在平凡的位置上不断的奋斗着,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角色,在平凡之中,展现着他们自己的平凡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