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湖南好人”祖孙三代护电力通道 38年坚守大山深处

直到临终前,谢运堂也不忘叮嘱儿孙要将护线坚持下去

作者:记者 张浩  2016-09-09

  杨溪桥乡是桃源县南部的山区乡镇,220万伏“黄德线”电能运输通道穿境而过。崇山峻岭,几十里鲜有人家,电力部门巡线员的吃住行都是大难题,工作异常艰辛。
 
 
  住在线路附近的谢运堂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主动把自己简陋的家当成了巡线员的歇脚处。1981年开始,谢运堂干脆干起了义务护线工。儿子谢元恒心疼父亲,常常陪着父亲跋山涉水,义务护线。10年前,孙子谢志勇也回到大山,祖父三人一起守护这山中的电能“血脉”。
 
 
  祖孙三代接力守护电力通道
 
 
  1978年“黄德线”投入运营后,在深山中打柴放牛的谢运堂经常发现巡线员在山里疲劳作业,连口热饭都吃不上,便主动将自己的家让作巡线员的落脚点,只要看到巡线员就将他们接到家里,吃口热饭喝口热水,休息休息解解乏。
 
 
  1981年,在电力部门的建议下,谢运堂干起了义务护线工。每天修筑巡线路,清理风险点。谢运堂守护的298-331号杆线路直线距离有13公里,都在崇山峻岭之间,走个来回也要花上一整天时间。
 
 
  虽说连临时工都算不上,但谢运堂却将护线工作当作光荣事业,直到临终也不忘叮嘱儿孙要将护线坚持下去。后来,儿子谢元恒当兵复员,一有空就陪着父亲一起跋山涉水义务护线。2003年,谢运堂突发中风,丧失行动能力。此前给父亲打下手的谢元恒正式独自承担下护线责任。
 
 
  38年坚守大山深处
 
 
  1997年,18岁的谢志勇还在上学就开始协助爷爷和父亲义务护线,后来,谢志勇南下深圳。不曾想工作了才一年,事业才刚刚有了点起色,2006年,平常照顾瘫痪爷爷的母亲患上了尿毒症,父亲谢元恒既要护线忙农活,又要照顾爷爷和母亲,实在忙不过来。谢志勇没有多想,当即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到了父母亲的身边。
 
 
  谢志勇心里清楚,相比其他人,为了护线,谢家的经济来源变得局限得多,除了扎点竹扫帚卖,连出门打短工都只能偶尔为之。而爷爷和母亲的病却需要很多钱。谢志勇也曾想过让父亲放弃“义务护线”的念头,但在细细思量下还是没有说出口,因为这是爷爷传下来的“事业”。于是谢志勇暗暗下定决心,爷爷和父亲手中的“枪”他要接过来继续扛下去。
 
 
  祖孙三代住的那个叫农管冲的大山坳里,过去周边还住了七八户人家,如今全部都搬出了大山,只有他一家,为了这13公里高压电线的安全,至今还坚守在大山深处。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华声在线

标签:湖南好人,电力通道,坚守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