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电力天路”上的奉献之歌

——记奋战在青藏高原的吉林电网工程建设者们

作者:记者 褚晓亮 王军  2017-06-26

  2017年4月6日,随着藏中联网工程这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藏中一带冬季枯水期供电紧张矛盾将被化解。


  在这一工程建设的攻坚高地中,活跃着一支来自东北的电力工程队伍——素有电力“铁军”之称的吉林送变电人。


  电力“铁军”挺进雪域高原


  初夏6月,在西藏波密县藏中联网工程施工现场,一支工作服上印着“吉林送变电”的电力施工队伍,正在海拔4000多米的无名山上为铁塔组装做着紧张的准备工作。


  藏中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超高海拔、超大档距、超大高差的“三超”工程。由吉林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线路标段,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工程沿线施工环境极其恶劣,施工难度和复杂程度高。


  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再次激发了建设者们的“铁军”精神。当年,吉林送变电工程公司的前辈们,在东北迎着刺骨寒风和凛冽冰雪建成了载入史册的我国第一条220千伏输变电线路。如今,他们也要挑战一个极限,建设世界上自然条件最复杂的输变电工程。


  激情满怀,但现实情况却远没有那么简单,这仅仅是开始。


  来到雪域高原,项目施工经理王继有不禁感慨,“从事电力工程20多年,第一次见到自然条件这么复杂的电网施工工程,第一次要在海拔4000米以上施工,塔基之间高差有的能达到1000米,挑战实在不小。”


  高原气候条件恶劣、建设条件复杂、交通极为不便,这些都还可以克服。但是人长期在高原上生活和工作,稍不注意就会随时可能患上危及生命的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病。


  “为了打赢这场高原电力建设的攻坚战,公司从人力、物力给予了最大的保障。在工程开始之前,施工队员还接受了由登山队组织的两个月攀岩训练。这为我们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撑。”王继有说。


  挑战世界电力施工极限


  “刚要入睡,就被缺氧的窒息感憋醒,然后大口呼吸,再入睡,又被憋醒,一晚上要持续很多次才能勉强入睡。”施工队员万菊超说起高原上入睡情景苦不堪言。


  藏中联网工程施工路途最高海拔5295米,很多地方含氧量通常只有平原的30%,在这种环境下施工,是对电网建设者们的极大挑战。


  来到由吉林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13包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这里山势如削,高耸入云。平地上架起两座索道架,依靠向山顶延伸出2000多米长的索道,把几十吨重的水泥、铁塔还包括施工机器分拆后一点点运到山顶。在超过70度的山坡上,依稀可见1条绳索,施工队员们平时就是靠这条绳索攀到山顶上作业。


  藏中联网工程位于世界上地质构造最为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三江”断裂带上,沿线泥石流、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生命保障很多时候只能“天注定”。


  从做准备工作到现在,工程队进藏一年多,已经历两次地震和多次山体滑坡。“有一次凌晨发生泥石流,工程队驻地的一个帐篷被卷了进去,有不少人在奔跑中把脚扭伤。幸亏发现得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16包项目经理王超,如今回忆还心有余悸。


  施工经理邢鑫告诉记者,虽是夏天,但施工现场夜里的温度可达到0摄氏度以下,寒气逼人,工人冻得直打战。而中午温度又可以蹿升到20摄氏度,强烈的紫外线让很多工人脱了一层又一层皮。


  但为保障工程顺利建设,施工队员们将帐篷架设到施工场地,架设到峭壁边,吃睡都在里面,用顽强的意志克服极端高原气候带来的困扰。


  让党旗与铁塔一起飘扬


  走进设在林芝市波密县的吉林送变电工程指挥部,迎面映入眼帘的是写在墙上的一行大字: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


  16包党支部书记韩继福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施工,没有一种对祖国建设事业的责任感,没有一种奉献精神是难以支撑的。“尽管在远离家乡的青藏高原施工,这里的党建工作丝毫没有弱化,反倒得以强化。”


  伴着电网工程铁塔立起的,是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几个工程指挥部,随处都可以见到党组织的身影。党员工作墙里有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庄严承诺,党员活动室里有丰富的活动记录,党支部负责人定期与党员进行谈心。


  “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吉林送变电工程公司党群部部长周奕说,我们在藏中工程中深入开展了“融入工程”,党员冲锋在一线,用党组织的凝聚力提升了队伍的战斗力。


  在16包担任技术员的杨帅,是前年毕业的大学生。他第一次上山摔了好几个跟头,满身都是擦伤,回来时心里打了退堂鼓。“队长是个老党员,他当时翻开衣服,身上布满了一道道伤痕。这种无声语言深深感染了我。”如今,杨帅坚定地留了下来。他告诉记者,能够参与到这样一项伟大工程里,心里满是自豪感和责任感。


  崇山峻岭间,一面面红旗在藏中联网工程指挥部和施工现场飘扬,同时也飘扬在每个建设者的心里。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新华社

标签:青藏高原,吉林电网,工程建设者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