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永安, 现任吉林四平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
他于1986年参加工作,32年里共完成各类成果50余项,获各类荣誉和奖励10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国家专利15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节俭养德 全民节约”先进个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首批十大工匠、吉林省岗位创新能手,十大国网工匠等称号。
心语
工匠精神是传家宝,我不仅要自己做好,还要传承好,惟愿其代代开花结果。
进入4月,吉林四平刮起的风依然冷进人的骨头缝儿。遇上这样的天气,琚永安的脚疾越发严重了。
“2013年做试验的时候,我从梯子上摔下来,左脚受了伤。”谈起当时的情况,琚永安说至今还能感觉到身体深处的痛。琚永安说:“创新这事儿上瘾。现在,我能站多久就站多久。不能站,就坐着。实在不行,就指挥徒弟们做。”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琚永安说,时间有点不够用。他现在的重头工作就是带好队伍,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生命不息,创新不止。精神不灭,生生不息。”他说。
创新之路的起点,源于榜样的力量
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琚永安坚持创新32年,不改初衷,源于小时候和工作后榜样的力量。
琚永安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那时的家用电器只有被他看作奢侈品的半导体收音机。“那天,我偶然调到一个电台,正巧播放的是配乐广播剧《把一切献给党》,说的是‘中国的保尔、共和国的脊梁’——全国劳动模范吴云铎的故事,很吸引我,当时听得特别认真。”
就个故事在琚永安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上中学后,他最感兴趣的是物理课,特别是电学部分,他买了很多课外科普和电学读物,小小年纪就可以帮邻居修理家用电器。
对琚永安触动更大的还有身边的匠人。电容式自动重合闸装置原理的发明者——原四平电业局调度所长崔佐臣、智能电网技术的基础——光电互感器的发明者马国金……这些人是以往电力行业乃至全国的佼佼者。
“我想成为那样的人。”这个心愿成了支撑琚永安30多年来不断创新的动力之源。
创新这条路,越走越有意思
要问琚永安最喜欢待在哪儿,他会说,喜欢工作室!要问琚永安空闲时间都在干什么,他会说,做试验的时候最多!
“这么多年了,都养成习惯了,一有空闲,就想待在工作室里,心静,琢磨东西快。”32年里,琚永安从原来的小格子间搬到了现在的工作室,职位也由调度员变成了中层管理者,但搞发明的习惯却没有变。即使是在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十大国网工匠等荣誉后,也只是更加卖力而已。
琚永安是一个善于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2012年夏,施工人员在通信光缆架设上遇到了难题。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试验,琚永安研制出了“无线电遥控放线导引绳牵引滑车”,通过地面遥控滑车牵引光缆跨越地面障碍布线,成功解决了跨越施工问题。该滑车自研制成功后,已多次参与光缆施工建设,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作业量。
别人眼里的难题,到了琚永安这里便成了发明灵感。这样的创新事例很多。因为专业,琚永安以解决问题为乐;因为专注,琚永安的收获就是实用的好家什。
创新没有终点,一起走才能更接近目标
“今年,我们工作室要将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社会责任相结合,积极探索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
2018年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闲下来的琚永安召集创新工作室的骨干人员开了第一个创新工作碰头会,敲定了今年的创新方向。
“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有限,发挥作用也有限。但有了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集合了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创新工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变化。”琚永安由“单飞”模式转为“领头雁”模式,担起了更重的责任和更多的任务,也更喜见越来越多的成果应用和越来越多的技术骨干独当一面。
在各级负责人的支持和指导下,“琚永安劳模创新工作室”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吸纳了来自10个专业的50多名创新成员,吸引并培养的各类专家人才数量占四平供电公司总量的半数以上,打破了专业壁垒,实现了技术经验共享和实用成果转化。
在琚永安的参与和带领下,这个工作室相继完成了新式驱鸟器、导体化学焊接新工艺、农网远端用户设备(低压)启动装置等200余项创新成果, 其中,27项创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部分成果已在现场应用中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舞台大了,创新工作就会走得更远。”琚永安有自信,创新将成为更多员工的集体意识,“工匠”将不单单是荣誉的代名词,更是劳动者的标配标签。一群有梦想的人,将会在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互联网企业的征程上越走越远……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工匠精神,吉林四平供电,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琚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