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海军”正在查看海缆保护区海上情况。谢妙玲 摄
琼州海峡,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南北平均宽度接近30公里。清晨,站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角尾湾畔眺望大海,海潮呼啸,渔帆点点,深邃莫测。
在琼州海峡,每逢周一、周三、周五,都会有几个人乘坐渔政船从角尾湾西侧的南岭渔港出发,沿着划定的海缆保护区,巡视琼州海峡500千伏海底电缆,十年光阴,风雨无阻。他们,就是被称为“南网海军”的超高压公司广州局海口分局海缆运维部应急与巡视班。
10年来,“南网海军”以大海为家,与海浪作伴,承担着这条30多公里长的海底电缆运行维护的重任,未曾发生过一起海底电缆破坏事件,有力地保障了海南岛千家万户的电力供应和用电安全。
使命在肩
琼州海峡500千伏海底电缆,是南方电网主网和海南电网的联络通道,被誉为“海底生命线”。
“监控发现东经109度、北纬20度附近的海缆保护区内有3艘渔船正以低于0.5节/时的速度航行,疑似抛锚,请你们立即前往查证。”7月10日上午9点,应急与巡视班班长陈政和班员莫林涛从南岭渔港出发才10分钟,就接到了来自海缆运维部运行监控班同事的紧急通知,他们立即指挥船只冒着风浪加速赶往事发地点。
琼州海峡被誉为“黄金水道”,每天都会有数以千计的船只通过这里。洋流湍急、天气多变,船只在海缆保护区随意抛锚或因出现机械故障等原因,导致拖锚现象频发。
“海洋工程施工、船只抛锚拖锚、设置定制网、渔业养殖、打桩等,都会破坏海底电缆。”陈政告诉记者,海缆一旦遭受破坏,将导致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复,势必影响海南的电力供应和用电安全。
半个小时后,渔政船赶到事发地点并拉响警报,向正准备撒网捕鱼的渔船靠上去。两船相接,船体大幅度晃动,令人头晕目眩,站不住脚,但应急班与巡视班的成员早已习惯。
一靠上渔船,陈政与莫林涛动作敏捷地登上渔船,与渔民进行沟通。莫林涛熟练地详细登记船只信息、了解渔船异常状况,告知渔民海缆保护风险及航行要求,向渔民宣传海缆保护知识……一套标准的现场处置流程完成后,陈政和莫林涛麻利地返回渔政船,目送渔船离开海缆保护区。然后,他们又匆匆赶往另外两艘渔船所在的位置……
据了解,2009年琼州海峡500千伏海底电缆一回工程投产以来,在“南网海军”的悉心守护下,未曾发生过一起海底电缆破坏事件,有力地保障了海南岛千家万户的电力供应和用电安全。
初心不改
今年5月30日,海南联网二回工程正式投产运行。作为该工程海缆敷设作业的亲历者,说起建设时的情景,陈政和同事们仍记忆犹新。
为保障施工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即便是节假日,他们也一直坚守在施工船上。“去年春节我们是在施工船上度过的,人手不够,我们是一人跟着一艘外方施工船跑。”陈政说,在海上漂泊久了,特别想念家人,想给家人打电话都没有信号。
海上巡视,忍受呕吐成了“南网海军”的必修课。一般的海浪已经不值一提,风急浪大时,船会剧烈晃动,呕吐是经常的事儿。“船开动时还好些,一旦停下来,在洋流等因素的作用下,船会晃动得更剧烈,整个人非常难受。”莫林涛说,每次靠港下船,他们都会感觉大地都是在晃动的,“好久才能缓过劲儿来。”
海面上的情况不可预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大风吹落水中。“洋流涌动导致海面上风急浪高,施救尤其不易,每次出任务我都要一再叮嘱大家千万小心。”陈政说。
忙碌中时间过得最快。从早上9点出发,到中午将近1点返回南岭渔港,这一程花了将近4个小时,陈政和莫林涛早已饥肠辘辘,上岸寻找歇息的地方。
从2009年到2019年,从筚路蓝缕到基业已具,风雨兼程十载,“南网海军”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海天交接的潮急浪尖处,坚守在假日佳节的万家团圆时,努力为海南电网优化电源结构、改善电源布局、提高供电可靠性,为海南建设自贸区(港)贡献力量。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南网海军,初心,使命,琼州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