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吕德才(左一)将卖鸡款带到贫困户周旅华家中,周旅华带吕德才参观家中的鸡舍。 李文轩 摄
“我4月份就要退休了,在禾堂岭村扶贫的这些人与事,将成为我职业生涯珍贵的回忆。”广东电网公司茂名化州供电局扶贫干部吕德才说。
禾堂岭村是化州供电局的对口帮扶点。2017年5月,时任化州林尘供电所所长、57岁的吕德才听到有扶贫的机会,主动请缨,来到化州合江镇禾堂岭村担任驻村扶贫干部。“我自己是吃过苦、过过穷日子的,希望自己能为贫困户帮一把。”从此,禾堂岭村70多户贫困户,就成了他心中放不下的牵挂。
差异化扶贫 稳定贫困户收入
禾堂岭宵垌村的贫困户朱亚金全家5口人,妻子长期患病,丧失劳动力,3个小孩最大才读小学,最小刚刚学会走路。早些年,为了给妻子治病,他四处求医,一度负债几万元。他先后种过香蕉、果树,养过猪,最终均告失败。
“亚金家有农地,且种植意愿强,问题主要出在销售和技术环节。”吕德才向朱亚金推荐橘红种植,并牵桥搭线联系加工厂家收购橘红,双方达成长期合作协议。解决了销路的问题,朱亚金和村里其他3户家里有地的贫困户,都选择了种植橘红,并以此实现了脱贫的目标。
“让贫困户精准脱贫,过上幸福的日子,主要得益于扶贫小组定制的差异化扶贫方式。”吕德才介绍,有地有劳力又有意愿的,就鼓励他发展种植业;地少搞不了规模养殖的,就鼓励他进行分散式养殖。“我们的帮扶措施非常明确,就是要根据贫困户自身能力、家庭生产资料等情况来开展。”
如何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这也是吕德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禾堂岭村进行实地考察,根据省、市有关扶贫政策和结合电力行业优势,吕德才最终选定了光伏发电项目作为禾堂岭村长期收益项目。截至2019年底,当地政府投资80多万元建成了3个光伏发电站,发电收益累计达5万多元,惠及35户贫困户127人,户均年收益1000多元。
想跟村民们一同见证全面小康
2019年3月,眼看吕德才原定的两年驻村任期即将结束。得知消息的村民们纷纷过来挽留。“吕叔这么好的干部,我们不想您这么快就离开我们村。”贫困户黄海明拉着吕德才的手,言语中尽是不舍。
吕德才心中同样不舍,“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在这节骨眼上放手,我心里放心不下。”吕德才选择了留下。今年吕德才更忙了,把精力集中花在扶贫成果的巩固和个别贫困户的脱贫攻坚上。
驻村的1400多个日日夜夜,为了贫困户能更好享受国家医疗保障、教育保障、住房保障等政策,吕德才奔走在医院、学校、政府各单位之间;为了做到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帮扶,他的足迹踏遍禾堂岭村30条大大小小的自然村;为了保证建档立卡信息准确无误,他戴着老花眼镜,伏在电脑旁认真核对,做到扶贫信息精准录入系统……
在吕德才等扶贫干部的努力下,目前,禾堂岭村贫困户由原来的78户降为现在的5户,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8435元提升到现在的15489元。
“让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是我退休前最大的心愿。”吕德才说,退休后,自己还是会时常回到禾堂岭村看看,跟村民们一同见证禾堂岭村全面小康的那一天。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吕德才,贫困户,小康生活,退休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