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196户723人全部脱贫出列!莫可芝,你好样的!(图文)

——记南方电网贵州都匀荔波供电局甲良供电所营销班班长莫可芝

作者:李京 龙定锦  2020-10-19

  只有经历过贫困,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无力和迷茫,才会深知扶贫的意义。

  莫可芝,中共党员,南方电网贵州都匀荔波供电局甲良供电所营销班班长。2015年7月至今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甲良镇甲高村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

  儿时在贫困中挣扎的经历,大家庭的爱,父亲口中的“要有出息”,支持着莫可芝在扶贫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W020201016666955863697.jpg

  莫可芝(左二)与村民一起铺嗮黑木耳。(赵匀川 李京 摄)

W020201016666956582482.jpg

  莫可芝(右一)和村民一起在绿壳鸭蛋养殖基地里捡鸭蛋(龙定锦摄)

W020201016666956992172.jpg

  莫可芝(右一)和村民一起包装绿壳鸭蛋,然后通过快递发送给客户(龙定锦摄)

  自幼家庭变故 与贫困斗争的“前半生”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莫可芝出生在荔波拉平村一个叫做“小河”的村落。村子不大,户数不多,但他家的条件在村子里只能排在倒数。童年里,村前的那条美丽的小河湾是他全部美好的记忆,其他更多的,则是贫困家庭为了温饱的挣扎。

  他是家里面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父母每天为生计劳碌,但依旧不能供家中所有的孩子读书,只有莫可芝平平稳稳的读完了小学。在莫可芝两岁的时候,母亲因为过度劳累而去世,父亲无奈,只能辞掉工作,回家照顾四个孩子。

  年纪尚小的莫可芝也慢慢感受到了家里面的状况,还在读小学的他也曾经跟父亲提过辍学,像哥哥姐姐一样回家帮忙。但扛着锄头在田里劳作的父亲只是平淡的说:“咱家这一辈都没有一个读书的,如果你还不读书,咱家还有出息吗?”

  “每到假期,我都会求着父亲买一些小鸭子回来。每天我就早上赶鸭子下河,放鸭子,到晚上再赶回来。几十只鸭子在三十多天的假期里就能长很多,到开学的时候再拿出去卖,就能解决一部分的学费。”莫可芝说,期望能通过这小小的努力帮助到家里,延续自己的学业。这也是小小年纪的他对于“贫困”能做的最大反抗。

  即便全家人都在努力,也还是无法摆脱贫困。莫可芝一直记得,四年级的那天晚上,回到家的他看到父亲突发脑溢血无力的倒在家门前,哥哥姐姐在旁哭喊着、拍打着,而救援的医生却被堵在了闭塞的村外,迟迟无法赶到。那时候,对于贫困的无力感,刻骨铭心。

  到初中时期,莫可芝便过上了“背着大米上学”的日子。“那时候家里条件差,食堂的餐费只能通过交米来换。40斤米管一个月的中饭和晚饭,早餐就是一杯米换一碗粉。”莫可芝说。每天都是吃食堂,住学校,用学校发的学习用品,尽管不花什么钱。但他知道,即便是这一个月40斤的米,也是哥哥姐姐们一点点省出来的。到了高三,家里面实在拿不出钱来供他读书,只能退学,回家参加了工作,成为村里面小水电站的工人,正是因为读了这几年书,莫可芝才找到了这样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也慢慢有了起色。

  前半生,莫可芝一直在与贫困做着抗争。一路走来,一代人的努力最终只有他一个人脱离了贫困,两个哥哥还是老家村子里的在册贫困户,姐姐远嫁他乡。摆脱贫困的代价让他终生铭记,也让他深知贫困的痛苦,好不容易走出贫困的他,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会再次与“贫困”相遇。

  不让悲剧重演 与贫困抗争后半场

  2015年,刚刚当上南方电网贵州都匀荔波供电局甲良供电所营销班的班长,本想着就在这电工的岗位上平平稳稳的工作,直至退休。而此时,一纸调令却让他和山里面的甲高村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他被任命到甲良镇甲高村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

  “我做了十几年的村支书,扶贫干部来来去去,走过场的比比皆是。这次更是派来个电工,一个电工能扶什么贫。”甲高村村支书罗绍继说。一开始来到甲高村,整个村子没有人能相信一个电工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一个电工能扶贫,在那时候谁都不信。或许连刚来的莫可芝自己都不相信。怎么做,做得到吗?

  “刚开始的我也曾犹豫过,但是,当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我就想着,只有让村民脱贫了、致富了,那些小孩才不会像我一样,书都没办法读。”莫可芝说。就这样,他选择了再次与贫困作斗争。

  驻村的头三个月,走村、入户、沟通,让莫可芝心中慢慢浮现出了一种熟悉的感觉,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跟儿时自己长大的村子实在是太像了,深处大山,交通不便,群众贫困,除了种地没有其他选择。看不到出路,不晓得致富,甚至是不会去想致富这个事情。对于贫困,村民们两眼透露出的是无奈、麻木。

  相似的村落,难道这里的人又要遭遇和他一样的不幸吗?这样的悲剧不应该在30年后的今天还要上演。在这样的想法下,莫可芝拼尽全力的帮助甲高村脱贫,为了让群众脱贫有出路,他想出了一个“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深入群众解难题、第二步发展产业促增收入、第三步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看着简单明了,实际每一步,都无比艰难。

  “在莫书记没来之前,我们这里电压不够,连打米机都用不了,而现在,放心大胆的用,怎么都不会断电。”一说到用电问题,甲高村村民柏崇灯面带笑容的说到。

  驻村的这五年,莫可芝在荔波供电局的支持下,对甲高村架设了1条扶贫专线,新增3个供电台区,完成15个供电台区的升级改造,彻底解决了该村长久以来供电不足的问题。引入贵州电网的三个扶贫产业项目,突破了村集体经济多年为零的窘境。开发绿壳鸭蛋产业的新尝试,打造了甲高村的第一个支柱产业,让村民们看到参与村里面的产业真的能脱贫致富。

  这五年,村里面的山歌大王柏祥志开上了镇上的垃圾车,当上了保洁员,有了稳定的收入;村民罗红连夫妇从杭州的工厂回到家里,重新养起了自己熟悉的鸭子;村民罗德宇到水泥仿木加工厂工作后,父母的药费、两个侄女的学费都有了着落……甲高村的村民终于能够在家门口致富。

  “莫书记的到来,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收入提高了,环境改善了,电足了,路通了,有的时候他甚至还给我们修电线、换灯泡。我们现在相信了,一个电工,真的能扶贫。”甲高村村民王柏祥说。2014年初至2019年底,甲高村贫困发生率从31.18%降至1.2%,196户723人全部脱贫出列。以前对贫困无奈、麻木的甲高群众,现在的眼中充满了致富的希望。

  30多年的脱贫路,莫可芝感觉走了很久,回望过去,一切却都十分的值得。自己一生与“贫困”相连,在自己童年,他凭借家里的照顾和自己的努力,走出了脱贫的泥沼。在甲高的这五年,他也有幸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路上的一盏灯,为他们脱离贫困的苦海垫上一脚,拉上一把,添一份力,见证着甲高一步一步走向富裕,就像当年的父母、兄姐看着自己那样,看着现如今的甲高村。

  “我是穷过来的,深知唯有奋斗才能改变贫穷!”莫可芝说,或许,今天的一切就是父亲曾说过的“出息”的意义。(李京 龙定锦)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

标签:南方电网,贵州都匀,荔波供电局,甲良供电所,营销班,莫可芝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