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绝活
从事输电运检工作31年,王立生共巡检输电线路45万千米,检修铁塔9.5万基,组织处理各类缺陷6800余项。多年来,他致力于技术创新,带领王立生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研发创新成果141项,发表论文42篇。他曾获得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能工巧匠、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这个套筒扳手真是太好用了,既方便操作又能提高工作效率。”6月11日,在冀北张家口220千伏南夏线补装铁塔标识牌作业现场,张家口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副班长彭大江对高空作业套筒扳手赞不绝口。这个工具由张家口供电公司安全监察部主任助理王立生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研发,可整圈均匀转动螺母,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能有效避免施工中因螺母松脱导致的高空坠物情况发生。
高空作业套筒扳手是王立生带头研发的众多创新成果之一。从1993年他的第一个小发明问世以来,30年间,王立生立足岗位攻克一项又一项难题,从一名普通的线路工成长为输电技术专家。
初次研发开启创新之路
1991年7月,用电管理专业毕业的王立生入职张家口供电局(现张家口供电公司),成为蔚县超高压工区(现张家口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的一名专工。为了能尽快胜任岗位工作,他没日没夜地啃书本、学知识,虚心向工区内有经验的前辈请教,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本领。
1992年8月的一天,王立生跟随师父王建升巡检110千伏北蔚线。在为铁塔安装防鸟装置时,王建升背了一大堆工器具和零件,爬到几十米高的铁塔上作业。谁知防鸟装置还没安装完,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王建升只能背着笨重的工具包匆匆下塔。雨停后,望着师父再次攀爬上塔的身影,王立生第一次产生了通过发明创造来解决问题的想法——他想发明一个便于携带和安装的防鸟装置,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王立生把这个想法告诉同事们,立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之后,王立生和同事一起讨论防鸟装置的工作原理,梳理安装要点,绘制装置图形。经过100多次的试验改进,1993年6月,他们成功研发出了体积小、便于携带、可快速安装的输电线路防鸟装置。该装置一经使用便在张家口供电公司得到普遍好评,并于1995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此后,王立生和同事基于已有的防鸟装置研究成果不断改进,先后研发出了架空输电线路外伸式防鸟装置等5项系列防鸟装置,更好地保障了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一项项成果带动“共振”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作业人员经常会带电消除同塔并架输电线路的缺陷。这也意味着邻近的高压导线会给作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以前开展这类作业时,单位会专门安排一名员工时刻监测横担上带电作业人员与邻近高压导线间的安全距离。这样既浪费人力,又存在安全风险。我想尝试发明一种绝缘保护装置。”这是王立生研发同塔并架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绝缘保护伞的初衷。
2009年,王立生开始着手研发同塔并架输电线路的绝缘保护装置。从绝缘材料的选择、装置外形的设计到功能的完善,王立生和同事反复试验,改进千余次,最终研制出了全国通用的同塔并架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绝缘保护伞。该成果实现了同塔并架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专用保护工具“零”的突破,获得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三等奖。
截至2012年年底,王立生已经研发出42项创新成果,他也从一次次的创新中获得了成就感。2013年,张家口供电公司在输电运检中心成立了以王立生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旨在带动更多一线员工开展技术攻关,投身创新实践。
“当时创新工作室仅有9名成员,全部来自一线班组。虽然人不多,但大家都比较了解生产一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对创新有热情,希望通过研发工器具来提升工作质效。”王立生说。他带领创新工作室在创新的路上继续发力、攻坚。
一个工作室带出一批骨干
2014年,王立生带领工作室成员确定了新的研究方向:研制一种新型的电杆拉线对地夹角测量工具,从根本上解决杆塔拉线施工、拉线对地夹角测量、拉线杆塔验收等工作中存在的测量方法烦琐、易出错的问题。
工作室成员中只有3人有开展创新发明的经验。于是,王立生将自己在电杆拉线对地夹角测量工作中的心得、经验编写成培训教材,组织大家集中学习,并详细讲解当时测量方法的工作原理、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等。他还带着工作室成员在作业现场观察、实操。
经过工作室一年的反复试验,新型电杆拉线对地夹角测量仪于2015年问世。测量仪结构简单、成本低,使原先需要3个人才能完成的测量工作只用1个人就可以完成。同年,新型电杆拉线对地夹角测量仪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初战告捷,让参与创新的工作室成员信心倍增。
此后,王立生通过聘请专家授课、组织集体培训、开展团队研发等方式,不断提升工作室成员的创新攻关能力。工作室成员也攻克了创新路上的一道道难题,研发出一个个创新成果,逐渐成长为专业技术骨干。截至目前,王立生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共研发141项创新成果,其中29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0项成果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现在我们工作室已经有31名成员了,5人成长为高级工程师,6人成长为高级技师,3人成为地市供电公司专家。31名成员累计获得地市级及以上荣誉327项。”王立生介绍。
标签:输电运检一线,持续创新,国网工匠,王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