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钻研光纤芯远程交换技术 破解多个通信运维难题(图文)

——记国网工匠范雪峰

作者:喻琰  2023-06-29

50c8cb46-2fc3-413e-96ae-c376a026e22e.jpg

●工匠绝活

  范雪峰,从事电力通信工作38年,为破解光纤通信现场运维效率低的难题,钻研远程交换技术,发明光纤远程交换机器人,光缆运维效率提升60倍,运维人员数量压减87.5%;研发光缆资源智能管理平台,打造“小前端,大后台”的运检模式,推动通信专业管理变革。

  6月26日,在浙江宁波220千伏桑田变电站,宁波供电公司信通分公司通信检修员范雪峰完成了通信蓄电池真实负载远程充放电设备的现场调试工作。这个设备是范雪峰创新工作室的发明成果之一,解决了传统蓄电池充放电工作中只能通过热负载放电计算蓄电池组理论供电时间的缺点。

  参加工作以来,范雪峰坚守电力通信运维一线。他钻研光纤芯远程交换技术,发明纤芯交换机器人等,大幅提高了光纤通信现场运检效率。

  坚守运维一线,保障电力通信网络安全

  范雪峰从小就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对电器的浓厚兴趣,经常拆解、组装家里的收音机等。1985年,范雪峰开始从事电力通信工作。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也总是冲锋在前。

  2008年1月,一场罕见的雨雪和冰冻天气突袭我国南方。宁波受灾较为严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受到影响,部分电力光缆出现了断缆、断芯故障。1月4日,范雪峰接到宁波供电公司信通分公司的通知,220千伏慈溪变电站至浒山集控站的光缆中断,需尽快实施光路迂回工作。

  当天5时左右,范雪峰和同事们一起出发赶赴220千伏慈溪变电站。冰雪交加,被风吹落的树枝杂物横在路面,范雪峰和同事们小心翼翼地驱车行进。8时左右,抢修人员终于到达现场,立即投入到光路迂回的工作中。经过近几个小时的抢修,光路迂回工作顺利完成,受损的两个环网闭环,慈溪区域通信网络恢复稳定运行,范雪峰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范雪峰把责任扛在肩上,精心守护电力通信网络安全。“光缆就像是我们人体的神经,要是断了、坏了,就无法对电力设备进行正常操作,通信检修员必须赶到现场,去给‘神经’动手术。”他说。

  创新研发机器人,光缆运维效率提升60倍

  在长期的一线运维工作中,范雪峰发现,抢修人员抢修光缆时,需要在现场执行跳纤操作来实现不同光纤之间的对接。每次跳纤由8名抢修人员分别前往不同站点才能完成,平均故障处理时间120分钟,而且跳纤过程由人工动作判断,易出现人为误差。范雪峰开始研究通过远程操控机械手来代替人工操作完成现场工作。2008年,他召集8名青年技术能手成立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他从人工电话交换机到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发展史中找到了灵感,编写了光纤芯交换机器人的技术方案,和工作室成员攻关光纤芯交换技术。

  在演练光纤跳纤时,范雪峰发现尾纤末端易缠绕,这一问题不仅在人工操作时容易出现,远程机械控制中也难以克服。他潜心钻研,探索出一种纵横制矩阵板,配合滑动式连接器将二维平面交换操作转变为三维交换操作,成功破解了纤芯缠绕的难题。

  “有时候碰到一个难点,我吃饭、睡前、走路都在想怎么去解决。”范雪峰说,“好几次因为一个细节没有处理好,前面所有的流程又得推倒重来。”

  经过范雪峰和工作室成员的不懈努力,2009年年底,他们研发出了第一代24芯的光纤芯远程交换机器人。应用该机器人,检修人员可以在光缆出现故障时远程下达指令,控制机器人进行操作。与原有的工作方式相比,光纤芯远程交换机器人使光缆运维效率提升60倍,运维人员数量压减87.5%。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设计改进,目前96芯光纤芯远程交换机器人已经量产,该设备能24小时不间断进行光纤性能测试,实时检测网络状态。

  2016年,他牵头制定并发布了《光纤芯交换机器人设计通则》等三项中国电子学会标准,从产品设计、通信协议、测试规范等方面为光纤芯远程交换机器人制定了标准,使系列产品制造、应用有了统一的规范,为成果的推广和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截至2022年年底,光纤芯远程交换机器人已在国网浙江电力部署842个站点,全国范围内累计部署超2000台。目前,光纤芯远程交换机器人已获得1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还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光纤芯远程交换技术先后获2019年中国专利优秀奖、2020年度中国电力技术发明奖等多项奖项,并在海外获得德国第70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与特别奖、2018年韩国首尔国际发明展金奖等奖项。

  打造光缆资源智能管理平台,推动通信专业管理变革

  近年来,随着电网运行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通信管理也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为推动电力通信专业由设备智能化向管理数字化转型,范雪峰建议,建设一个“大后台”,充分挖掘现有的通信资源。他的想法得到了宁波供电公司的认可,2015年,该公司迅速组建攻关团队,不少电力通信青年骨干加入到团队中。

  经过5年的探索,2020年,范雪峰带创新团队在完善光纤芯远程交换技术的基础上,打造了集融合光纤芯交换机器人、光缆网络应用、数据挖掘于一体的数字化系统——光缆资源智能管理综合平台。该平台可将光缆网络通道性能测试、光链路调整、光路故障定位及隔离等工作实现远程控制,提升日常运维效率,缩短故障恢复时间。目前,该平台已初步完成路由计算和同缆分析,并在宁波地区试运行。

  范雪峰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电力通信专业的创新人才,他带领团队完善光纤芯交换机器人技术,还在电力通信等领域取得创新突破,发明了蓄电池真实负载远程充放电设备、通信电源智能管理平台、空调来电自启动及监控系统、机柜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成果,为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添砖加瓦。

来源:英大网

标签:钻研光纤芯,远程交换技术,通信运维,国网工匠,范雪峰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