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气化信息网讯:(通讯员 步卫江) 在广袤无垠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常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戴着蓝色的安全帽,穿着蓝色的红领工装,冒着早晚冷中午热的极端天气,只为守护一条条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他们是输电线路的“守护者”,用汗水和坚持点亮了沙漠中的光明。
新疆建设兵团八师石河子市136团、134团、121团、150团等团场毗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35千伏梧桐沟线、团结线,110千伏沙拓线、华炮线等六七条输电线路都是在沙漠里或是跨越部分沙漠,每次巡视检查,都是对运维工人的一次考验。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沙漠,中新建电力集团新疆天富供电产业线路工区运维二班的师傅们已经到达变电所,整装待发,他们今天的任务是对沙漠腹地的输电线路进行巡视检查。沙漠地区环境恶劣,温差大、风沙强,输电线路常年暴露在极端气候中,容易出现磨损、腐蚀、塔基外露等问题。因此,定期巡视检查是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重要环节。
“沙漠里的风沙特别大,有时候刚清理完的设备,没过几天又会被沙子覆盖。有时候,风沙能把塔基的沙丘吹走移动,使塔基裸露出来。”运维二班班长郁海波一边检查铁塔的稳定性,一边对笔者说道。我们的到来,惊醒了梭梭柴下的一只沙蜥,它迅速钻进沙子里,只留下一串细小的痕迹。巡视过程中,运维工人需要仔细检查每一基铁塔、每一段线路,每一个电气连接部位,确保没有松动、断裂或腐蚀的情况,检查接地体和拉线是否完好。特别是在沙尘暴频发的季节,绝缘子表面容易积沙,可能导致漏电或短路,因此检查绝缘子也是巡视的重点工作之一。
铁塔在晨光中投下长长的影子,像一个个沉默的巨人。高师傅踩着松软的沙子,翻越着沙包,每走上一截路程,就从工具包里取出望远镜仔细查看着导线、塔顶和绝缘子串。高师傅再有三个多月就要退休了,他表示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快二十年了,这些铁塔就像他的老朋友,一点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记得去年夏天,也是在这片区域,他发现了一处松动的螺栓,及时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倒塔事故。
“为了应对沙漠环境的挑战,线路工区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无人机巡检成为他们的“‘得力助手’,能够快速对高空线路和铁塔进行全方位检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也让设备隐患无所遁形。“通过红外热成像,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线路过桥、耐张线夹等有无过热的情况,避免故障发生。”田师傅是副班长,他向笔者解释道。
除了技术手段,运维工人的个人防护和团队协作也至关重要。在沙漠中巡视,工人需要在工装外面再穿上一层外套,佩戴护目镜和口罩,以抵御低温和风沙的侵袭,中午高温时恨不得把衣服脱光,热得让人喘不上气来。此外,工区还给每个员工配备了防暑药品和充足的应急物资及卫星电话(山区和沙漠中普通手机没有信号),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在沙漠中巡视检查虽然辛苦,但看到千家万户的灯亮着,厂矿企事业单位能正常工作生产时,我们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坐在沙丘下的阴影里,赵师傅就着榨菜吃一口自己带的葱花饼,笑着说道。每次巡视沙漠里的输电线路,他们都是自带干粮,午饭在野外凑合一顿,回市区吃饭不现实,单趟都要一百多公里。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运维工人,用他们的坚守和奉献,保障了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为沙漠地区的团场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傍晚时分,巡视检查工作终于完成。夕阳把铁塔的影子拉得很长,郁班长和班组成员站在终端铁塔下正在进行着班后会总结,他们的影子与铁塔的影子交织在一起。风起了,沙子打着旋儿掠过他们的脚边,远处的沙丘泛起金色的波浪。暮色中的输电线路笔直地伸向远方,像一条钢铁铸就的“丝绸之路“。在这片广袤的沙海里,这些铁塔就是他们的坐标,是他们守护的疆界,如同战士守护的领土和国界。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郁海波和他的同事们,坐在返程的工作车里,听着车外面呼啸的风声假寐休息,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 …沙漠中的输电线路,不仅是电力的输送通道,是能源的大动脉,更是沙漠里的那抹蓝用汗水和忠诚浇筑的“生命线”。他们无畏风沙,不惧挑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让我们向这些默默奉献的“光明守护者”致敬!
标签:中新建,新疆天富,供电产业,线路工区,巡视检查,古尔班通古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