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受家庭熏陶,祖父、父亲都是中医,我也随师学过几年。不能说有所“心得”,随笔而谈,读者雅正。
内经记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更有近代医家吴鞠通先生在他的名著《温病条辩》中也有“冬不藏精,春必温病”。“藏精”笔者理解为养精蓄锐,固本强体之意。重在“养”字。如果冬天不注意保养,太过劳碌,则春天就容易生病。
说到“温补”,现代社会有羊肉、狗肉、牛肉、枸杞、肉桂之类。进入冬季,平常我们说冬日里多吃此类食品对身体大有好处。笔者认为冬日“温补”因人而异,也有其弊端。中医内经讲道:壮火者食气,少火者生气,意思是说,阳气偏旺者,如果饮食温燥食物,就会耗伤人的正气。少火者,即阳虚,气虚,血虚的体格。如果食用温补食物,就会增强人体正气。中医还有“扶阳在补血之上”之说。就是说在吃补品同时,应加一些补阳补气之药物。如黄芪、党参、肉桂红枣之类煲汤。阳虚、血虚、(恶寒怕冷、手足不温、腰膝酸痛、尿频、气血差)食之效果更佳。而对阴虚阳亢,阴虚火旺之人,(如两颧红,午后发热,手脚心发热,口干舌燥、血压高),则尽量少食性带温燥食物。不但得不到强身健体,反而会适得其反。煲汤时应放此:淮山、生地、麦冬、首乌、白芍、龟板、木耳之类的带寒性的药膳。效果甚佳。
总之,说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对摄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标签:安义县公司,安义县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