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父亲

作者:徐芬    2010-02-09

父亲给我的印象,是遥远且模糊的。记忆中,好像一直跟着母亲一起生活,一起颠波。而父亲跟母亲,因为工作的原因,老是不能在一起,总是分居两地。印象中的父亲,是非常英俊的,而且气质很好,是很干净,很书卷气的那种男人。心中一直遗憾:我长得不像父亲,在相貌上没继承他种种的长处。 

关于父亲,能忆起的,实在不多。只记得,小时候,特别爱画画,在相聚不多的时间里,我炫耀地把自己的作品,拿给父亲看,直到现在还记得,父亲欣赏、赞许的目光。那目光,温暖我一生。

姊妹中,我的胆子是比较大的。这也是父亲欣赏我的地方。那年,母亲在一个名叫三里湾的乡村小学教书,而父亲在县城工作。有一天,在县城的家里,父亲说:如果现在让四儿,在黑夜,跑到三里湾(距县城约十几里)转一圈,再来回,四儿都不会害怕的。我当然听得出,父亲言语里的自豪。父亲的话给我一种积极的暗示:我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子。后来也好像真的是,我一直都很勇敢。

跟父亲的接触,虽然少而短暂,但却很极为温暖。父亲为人很清高,这一点,我极像他。而且,我从不认为,清高是缺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有时,清高一点能使我们保持洁身自好。

父亲是在我十二岁时,去的。我正上五年级,对于死亡,还没有一个很具体的认识。只知道,父亲去了,我的家人,都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母亲哭了,姐姐哭了,周围的人都哭了,我好像被吓坏了,也就跟着哭了。实际上,内心对于死亡的概念,是很模糊,很茫然的。

然而,父亲去世,带给我的伤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开始显现。从那时起,我开始封闭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快乐无忧,人,也变得自卑。跟同学在一起,跟小伙伴在一起,总是怕,人家聊起家庭,问起我家人。我的家庭是残缺的,不完整的。虽然,那不是我的错。但年少的我,不知该怎样面对这一切。

记得一次,一位同学问起我家庭的事,我如实的说了,她听后,大概是觉得我母亲一个人,带着我们姊妹生活很不容易,说了句:真可怜!一句话,触及到我年少而脆弱的心:“我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你有什么资格同情我!” 我一直认为,同情别人的人,心里是有一种优越感的。同情,也是需要有资格的。所以,我从不轻易,对人表示同情。所有的人,都应该被平等地对待。人,更多时候需要的,是理解。

父亲去世很多年了。我想,他在天之灵应该可以得到安慰的。我们的母亲坚强、乐观,在母亲的引领下,我们一家人渡过了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姊妹都很健康成长起来了,经济上可以独立,精神上也都可以独立,我们并未因父爱的缺失,而缺失其它的。如今,我们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光与热。母亲已近八十高龄,但还健康,一如以前,开朗,乐观,并影响着我们,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标签:父亲,固镇供电公司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