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电气化”乡村年味浓

作者:沈新荣  2010-02-22

正月初六,阳光明媚。一大早,宿松县九姑乡新城照相馆罗老板为本地娶媳妇的一户农家全程跟踪数码摄像。罗老板告诉笔者,全镇像他这样的“摄手”已有10多人,虽然每年都会增加几个竞争者,但生意却是一年比一年好。到了男方家,看到新人陪嫁的物品,真是让人“眼红”,空调、冰箱、厨房家电、电脑等电器应有尽有。笔者身旁一位40多岁的大嫂羡慕道:“这么多电器,我结婚时哪见过啊?我陪嫁个冰箱,又经常启动不起,只好便宜卖了,现在的年轻人真幸福啊! ”

邻居李大妈忙着给笔者看她孙子的数码照片。她说,由于儿子事务多,再加上年前天气不好,没带孩子返乡,但老人太想孙子了,儿子就用QQ把孙子的照片传回老家。李大妈到照相馆把照片洗出来,逢人便夸:“现在信息传递速度真快,想都不敢想。我今年也去买个电脑,就可以面对面地经常看到孩子们了 。”

在雨福村委会内,村主任刘福和向笔者介绍:“前些年,村里电网薄弱,电压低,灯泡像萤火虫般幽幽的亮,日光灯都启动不了,更不用说电冰箱等电器。自从去年咱村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完工后,电压稳定多了,也很少停电,加上家电下乡政策好,村民们买了很多的家电,还有10多家买了电脑。村民利用网络查找农业科技、价格行情、供求信息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搜集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门路。 ”

笔者看到,村里的路已变成了崭新的水泥路。整改一新、井井有条的电力线路,美观大方的路灯立在路边,行道树挂上了节日的彩灯。处处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年味,处处都能看到快乐幸福的笑容。低矮的砖瓦屋,已变成了幢幢的小洋楼。摩托车、农用车、客车、小车呼啦啦的开进了村。电气化已不再是农家的梦想,过年,在外工作的,再也不用带回煤气瓶、煤气炉,也用不着操心这年末的柴草哪里来。更不会担心被熏得两眼是泪,抹出个大花脸,也不必担心这柴炭将油手沾得黑乎乎。再也没有柴灶漫天飞扬的火灰,弄脏了衣服或菜汤,农村电气化建设让乡村过年的年味更浓了。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电气化,乡村年味浓,宿松供电公司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