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企业应该坚持“招聘严格把关、培养综合全面、考评系统规范、择优选拔人才”的原则,建立农电工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工作机制,做到科学合理操作,稳步有序进行,打造一支工作专业化、营销市场化、服务规范化的一流农电工队伍。
综合培养。根据各供电所农电工综合素质情况,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培养培训。对录取的后备农电工进行封闭式综合培养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培训老师由企业相关专业的专工担任,培训不少于300学时;对新上岗的农电工,采取导师带徒、一对一的培养方式,使其尽快掌握农电岗位的基本技能;对在岗人员,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对业绩突出的,重点培养,优先外送培养。对业务水平较低的,重点管理,以先进带后进,着力培养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其岗位胜任素质。在培训上,采取业余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分散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方式,达到全方位、多元化培养培训。
择优录用。根据各供电所实际工作需要和劳动定员情况,企业应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组织招收后备农电工,分配到各供电所专业组,进入试用期。农电工试用期满,归口管理单位组织再次对其考核,不合格、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企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考核合格者,纳入正常的农电工管理范围。
入库管理。企业应创新设立农电工人才库,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在农电工中评定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并进行公示、公布,将农电工优秀人才纳入人才库中。此后,农电企业人事部、乡镇电管部就农电工人才库中的优秀人才个体发展需求广泛征求意见,对人才库中的优秀农电工进行重点培训,促进其能力素质的提高,并与优秀人才签订《员工培训协议》,依法防范优秀人才的流失风险。同时,企业应对农电工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从而带动农电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推动公司农电事业的健康发展。
政策激励。企业应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对农电工人才库中的优秀人才,视情给予多方面的激励。在岗位调配、评先树优中优先考虑,在专业组组长或主责岗位空缺时,推荐其参加竞争上岗。对在企业及省、市以上各类比赛或技术比武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按照企业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建立农电工成才发展激励基金,对农电工人才库的优秀人才实行经济激励。
绩效评价。企业应建立农电工绩效评价机制,绩效数据从五个渠道采集。一是人事部、乡镇电管部、各供电所组织实施农电工人才管理各阶段的记录资料。二是人事部、乡镇电管部的月度考核自考表和职能考核表。三是发展策划部对人事部和乡镇电管部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汇总分析。四是乡镇电管部对各供电所工作完成情况的评价结果。五是客户对农电工服务质量的反馈信息。绩效评价方法是,人事部、乡镇电管部每月对农电工人才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发展策划部对人事部和乡镇电管部进行专业考核,乡镇电管部每季度组织对各供电所进行专业考核,人事部对乡镇电管部、各供电所进行职能考核;发展策划部每月
根据专业考核和职能考核情况汇总农电工人才管理的整体评价结果,作为评价农电工人才管理工作绩效的依据。
标签:管理机制,农电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