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级而上是梯,春耕秋获为田。
说到梯田,不得不提元阳梯田,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开垦荒山留下的杰作。
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
梯田精神的形成,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开发、经营梯田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时代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集中体现特定社会特定生产关系状况下劳动人民精神状态和理想追求的基本价值体系和观念。
早在先秦时,文献里便出现了具有梯田特点的山坡田和水平田。例如,《诗经》里有“瞻彼阪田,有苑其特”(《正月》)及“彪池北流,浸彼稻田”(《小雅·白华》),《楚辞》里有“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宋玉《高唐赋》),它们是最早的梯田。四川彭水县出土的陶田雕塑则表明,我国梯田在汉代已非常完美。
开垦梯田有着丰富的内涵,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只有经过执着的奋斗和勤劳的耕耘,才能有成功的喜悦和丰收的硕果。这就是“梯田精神”的最佳诠释。
有位智者说过:“上帝关闭了所有的门,他会给你留一扇窗”。不妨对照我们的人生路,人生路经历过失败,经历过痛苦,曾经迷惘,曾经羡慕……
但和自然灾害、战争相比,没有什么能阻挡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幸福生活的追求,面对干旱,我们众志成城。梯田精神教会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教会我们不断跋涉攀登、努力奋斗!
回首过去,我们不会后悔!面对未来,我们充满希望!发扬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梯田精神,我们将会战胜困难,只要我们勤劳的耕耘,终会有丰收的硕果收获。
标签:梯田精神,肖元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