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听到过一个谜语:“小时候4条腿,长大了2条腿,老了以后3条腿”,当时对谜底是“人”感到很不以为然。几年前,自己因为工作较忙再加上两个孩子缠累,深感身心交瘁时,身体尚好的父母和公婆为帮我们一把,开始轮换与我们同住。两代人近距离相处,深刻地感受到家有老人的生活多了许多不同。
2009年,公公大病一场,住院达四个月,妈妈也经历了一场手术,特别是照顾病人的日子,生活中不断碰撞溅起许多苦乐浪花,细细想来滴滴都是爱。
三代人许多观念和习惯不同,同室而居,生活中有很多的不便。老人勤快惯了,受不了我们睡懒觉,我们平时忙碌,好不容易遇一个礼拜天,大人孩子都睡够了才起,老人做好饭等不着我们起床心里不乐意;吃饭时我们习惯喝稀饭,老人喜欢吃稠糊糊的面条,总有人吃得不可口;看电视时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和娱乐栏目,老人喜欢看体育频道……许多诸如此类的“矛盾”充斥在日常生活中。不只是这些,我们平时工作忙只有吃饭时才能和孩子说说话,若批评孩子老人马上出面护着:“吃饭的时候老是说孩子,吃点东西都搁到心里了”这一说不论我们批评得对错,孩子的眼泪马上“叭嗒、叭嗒”掉下来,要不就把碗一放一个人躲开去哭了,这边老人更得势了:“这非让孩子哭一场才行!”……孩子在家一会儿吃零食,一会儿喝奶,吃饭时不饿就吃得很少,便天天晚上给加餐,还总是在马上要睡了才吃。我说临睡吃东西不好,让她定时吃,饿了就让她饿一会儿,老人说:“这怎么行?大人麻烦点不要紧,一定要让孩子吃饱。”
刚住在一起时,去给孩子冲奶了发现老人刚洗过的奶瓶内壁还有奶渍,眉头不自觉就是一皱;回家没带钥匙使劲敲门就是没人开,在外面都听得到屋里电视的声响,进去半天心里也不舒服;一起看电视时只见老人往电视机前凑,心里暗嘀咕:那么大的电视坐那么近不伤眼睛吗?拿着暖瓶倒开水时总是把水洒到杯子外面,甚至会把杯子撞碎,心想做事怎么这样?……在一起住久了,才渐渐明白:人老了以后耳朵会背,腿脚会不灵便,反应会迟钝,还会生一种叫做白内障的眼疾……更无奈的是有一天这样的生活也会临到我们身上,而且这日子已越来越近!于是,在老人们感叹自己“不中用了”时,会真心诚意地说:“没事没事,我们老了肯定还不如你呢。”
当同事说起因孩子没人照顾夫妻俩整天吵架时,我暗自感恩不已。无论冬夏,每天早上六点钟,老人准时起床做饭,怕吵醒我们,总是蹑手蹑脚地走动。大冷的天家里也没有暖气,常常一个人坐到厨房等着水开给我们做早餐,有时放假或者周末只有我去加班,就说:“妈,明天你不用那么早起,你们都多睡会,我出去吃点就上班了。”“没事,我习惯了,睡醒了不起来浑身不舒服,吃碗热饭你出去暖和得多。”再坚持她就生气:“那你看吧,真不想吃我就不做了!”只得由她不敢再吭,一年四季全家人都在家吃早餐。常常加班,不论多晚回来,家里总亮着一盏灯有人在等候,一进门就迎上来问:“冷不冷?饿不饿?”每次都说我带着钥匙不用等,下次回来晚了还这样。
生活却并不是一帆风顺。2009年4月份开始,公公消化道出血,每次不痛不痒却发现便血时人很快就会呈现出休克状态。住院等不到止住血做进一步检查就又反反复复发作,老公一次次在医生凝重的目光下签病危通知书,花钱受累不说,心里总是担惊受怕的压力让我们几个月都不曾有过笑容,直到县医院不肯再给治疗,非常危重的情况下,转院到洛阳成功地做了手术。手术后无性命之忧却因多次输血用凝血类药过多,使原本轻微的脑血管硬化加重,好几个月不能站立、行走。公公转洛阳治疗期间,老公和婆婆去陪护,孩子们放暑假了,忙碌的工作之外,我要每天两趟接送大女儿弹钢琴,小女儿上舞蹈班,回家后做饭、洗衣再督促孩子们作业,还天天关注着公公病情,那种心情岂一个“累”字了的?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次。年底公公刚恢复到自己柱拐杖能走,妈妈又检查出胆囊息肉需要手术,我和老公又外出给妈妈做手术,还好妈妈治疗过程中都很顺利,恢复得也很快。孩子们放假大女儿拿回来全班第一名的喜报和钢琴八级证书,据他们老师说是全县参加2009年业余组钢琴考级学生中唯一获得良好的考生。小女儿也从幼儿园拿回来“优秀幼儿”奖状和一大堆铅笔、作业本等奖品,算是让全家人好好乐了一把。
家有老人的日子有苦也有乐,苦乐中感悟着生活。三代人在摩擦与冲突中,渐渐少了指责与埋怨,多了理解和包容。才发现老人竟是这么容易满足:回到家,老人做好的饭菜无论怎样都不再挑剔,一律大口吞下叫着“好吃,好吃”;逢年过节时给老人买几件衣服,他们一边唠叨着“又乱花钱!有衣服穿,买这干啥”一边在镜子前左看右看试穿;有空时抢着做些家务,搬个板凳坐下,听他们一遍遍讲一些陈年旧事,或者是院里谁家的小狗生了崽了,谁家的媳妇和婆婆拌嘴了……仅仅这样,他们就感到自己很幸福,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与老人共处的岁月,生活教会我更懂得珍惜懂得爱。同事常常羡慕:“多好呀,你回家大声喊句‘妈’还有人应”。是啊,还好,家里还有老人在陪伴着我们;还好,我还有机会可以孝敬老人。
标签:老人,峡卢氏县电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