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惊 蛰

作者:肖元鸿    2010-03-08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的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惊蛰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蛰,是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重要节气。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每年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每年的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惊蛰时节,春风吹,大地披绿,桃花红、李花白,是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主好年景。

但今年的惊蛰早到,却不见惊雷,不见春雨,伴随的是六十年一遇的干旱席卷南方,旱灾进一步恶化,春物无法下种,人畜用水困难,各地盼望惊蛰春雷乍动,期盼“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的气象。

《田家》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惊蛰到,万物期盼惊雷、雨水!

让万物恢复生机盎然吧,惊蛰!

标签:文山,惊蛰,肖元鸿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