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违章,就是就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在生产工作中习以为常的、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行为。这些不自觉之间违反安全规章的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只在个别人身上发生,而是长期沿袭下来的旧的不良习惯,是从麻痹大意思想中滋生的,是从侥幸心理中萌发的,是从惰性行为中养成的,是从自以为是、经验主义、冒险蛮干中体现的。
习惯性违章特有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最终在一桩桩血淋淋的惨痛教训之后才被发现和重视。据我了解的,因习惯性违章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故可以说不胜枚举, 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严重表明,习惯性违章是造成电力企业人为事故、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绊脚石,已经成为供电企业事故的罪魁祸首。
造成习惯性违章的根源何在?习惯性违章为何屡禁不止?仔细思考,无外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缺乏对习惯性违章的理解认识。由于过去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引起相关的安全规程、规范贯彻学习不力,导致员工对现在看来属于习惯性违章的潜在威胁和危险认识不够,甚至不认为某些行为会导致安全事故。
二是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不可否认,习惯性违章不一定必然发生事故。正是这种思维作祟,使得一些员工对习惯性违章与发生事故的必然联系的认识淡化,在实际工作中自认为技术好、胆子大、经验丰富,把所有规程规范置于脑后,冒险蛮干;另外,在工作任务较重、程序较多时,为一味追求工作进度,抱着严重的侥幸心理,有意省略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
三是对规程规范学习培训不够。主要表现在对安规的学习培训停留在阅读背诵条文,没有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导致员工对标准规范没有一个具体的形象认识,导致是是而非、对习惯性违章的鉴别能力不强,在大脑里没有形成衡量对错的标准尺度;同时一些老员工安全专业技术知识不够,原有的经验与新设备、新技术的要求脱离;
四是安全监管力度欠缺。表现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不尽完善、内部安全稽查执行不严、对违章行为惩处力度不大,有时候安全监管人员碍于情面,乐于当“好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轻描淡写了事。同时,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爱不够,面对典型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却认为“事不关己”,不予提醒,更谈不上阻止。
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自己在世纪工作中其实也存在许多习惯性违章行为,主要表现在:抄表维护过程中,为追求省时省力,经常乘坐社会上的“三无”车辆,对可能导致的交通事故根本没有预想;在为用户检修照明线路或拆装电表时,带电作业安全防范措施不够严密,认为只要自己小心一点就没事;在每月爬上变压器台架抄变台计量表时,从未找人监护和系安全带。造成这些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就是始终认为自己不过就是抄抄电表,又没有从事线路施工作业,不会导致什么严重安全事故。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防范习惯性违章呢?我认为,只有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从此刻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才能彻底根治习惯性违章这一顽疾。
第一,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我们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无论在从事什么样的具体工作,在事前都要多思考、多考虑,尽量把各种不安全因素考虑周全,对可能影响安全的因素进行排除,同时在每做一个环节都要想一下有没有不安全行为,这样始终坚持,才能防范于未然。
第二,认真加强对安规的学习。只有对安全规程学习深入了、理解透彻了并熟记于心,才能使自己的行为有一个规范的标准;同时也建议领导在安排反习惯性违章学习培训时,不要只停留在照本宣科和书面考试,应该定期组织反习惯性违章现场培训演练,将书本上的条文具体化、实战化、形象化,加深职工对习惯性违章的感性认识。
第三,全面深入推进标准化作业程序。就目前而言,我们的标准化作业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围绕比较大型的施工作业,对于我们营抄员的日常工作中还没有见到相关的标准化作业程序,因此建议结合营抄工作实际,制定完善周全的作业准则,使我们有章可循。
第四,加大对习惯性违章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由于不良习惯在员工思想和工作中根深蒂固,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因此在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及处罚力度,并且对违章行为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才能构筑起“不能违、不敢违”的长效机制。
以上是我对于反习惯性违章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自觉抵制习惯性违章,利家利人利己。让我们大家从现在起,彻底和不良习惯作别,为自己、为家庭、为单位,构筑起一道安全的坚固防线。
标签:习惯性,违章,文山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