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上善若水

作者:毕小波    2010-03-24

过年放假,一个人在家里百无聊赖的调换着电视的频道,一个熟悉的画面印入眼帘——《仙剑奇侠传》,改编与经典同名游戏。也许是对原著游戏的热爱,上大二时就看过N遍,慢慢的也痴迷于其中。如今又回味了一遍,这第N+1遍看的便是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和经典台词了!其中的关于上善若水和道的解释更像是一场哲学戏。

“嘛是上善若水?”大二时已天津哥们这么问我,我煞有介事的沉思了半天缓缓地说了句:“应该是《道德经》的第一句!”“那是嘛解释?”。我只好无奈的说:“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所以我不知道!”虽说是忽悠了哥们一次,但是那时我真的也解释不了。现在每天回家的路上,总能路过一个站台,上面有个广告牌就写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出处来自《道德经》和《周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几于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现在也许长大了点,有所体会。从道家的意义上讲:上善的人,讲求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无求,是谦虚的美德和与世无争的境界 。而有道德的人,应如大地般厚实宽广,是一种胸怀的宽容与诚信的修养。所以水几乎相当于“道”。道家讲究的“道”从哲学意义上讲就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道”无处不在,水无所不利。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润生灵,洗涤污浊。表面清澈平静,但深不可测。源源不断,造福苍生,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说了一大堆,但是要做起来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所以说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也只有圣人了。

其实,儒家和道家在个人修养方面还是有许多相通的地方,都很看重自身的提高和学习,这些在《周易》和《论语》中比比皆是。只有个人修养达到很高的水平才能到达道家所说的“得道”,儒家所说的“君子”的境界。只是后来的方向上两者有了很大的差异,儒家更多的是正大刚猛,以天下为己任。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道家却是道法自然,把大而化小。提出“上善若水”,“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老子甚至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把大事化为小事;解释天意为人意,一切因果都与人的自身有关,作为命运,其实是人性之所以然;生老病死是自然,悲欢离合只是一种态度,可以随人随心而转变。也真如古人所说的:“顺境里,据于儒;逆境中,依于道;无奈时,逃于禅。”

有时看看这些哲学,真的觉得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得一点!正是印证了那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也正是学习的乐趣所在!

标签:上善若水,毕小波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