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家乡的小路

作者:叶华兵  2010-04-15

我的老家在皖西南大别山脚下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每次回老家都必须经过一段长长的乡村小路。小路长长,故事悠悠。

小的时候,这条路非常的狭窄,狭窄得简直就不叫路,也就是条田埂,两个人迎面而来,必须侧着身才能过去。那时候,我们每天都沿着这条小路到两公里以外的小学读书,天晴的时候还好,只有土灰,可一到下雨天,这条路就变得泥泞不堪,还有许多的小水洼,每走一步,脚都会陷入泥浆里,拔出来都很费劲,每次放学回家,身上都一身泥,素有“晴三天就灰尘漫天飞,雨三天就泥泞甩过背”之说。那时候人们穷的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有钱去改变这条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联产存包责任制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穿不用愁了!小路也悄悄地改变了:田埂铲平了,路面拓宽了,上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石子。汽车的轮子在小路上欢快的转着,人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可是,时间一长,好景不再,石子路又变得坑坑洼洼,骑车在路上,颠簸得很。有时汽车通过的时候,车轮溅起的泥浆还会弄脏衣服。于是,村里的人们又梦想着:要是这条路能像城里那样变成水泥路该有多好啊!

近几年,国家提高了对农村的重视程度,加大了投入,“村村通工程”把千村万户象“蜘蛛网”一样的连接起来。家乡那条长长的石子路已经永远的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阔、整洁的水泥大道。大车、小车奔驰在平整的马路上,后面再也没有灰尘和泥土了,往昔那种“晴天回家一身灰,雨天回家一身泥”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了。原来那个不太喜欢回老家的我,现在也经常带着女儿、骑着摩托车回老家钓鱼、走亲戚,每次骑着摩托车奔驰在宽阔的大道上,心里是由衷的自豪和骄傲。我感谢国家这几年对农村的好政策,感谢老家这些勤劳的父老乡亲,是党的好政策和这些勤劳的人民改变了这条路。

家乡的小路记录着家乡几代人的酸甜苦辣,而今它已经带我们走进祖国的康庄大道。岁月悠悠,小路绵绵,相信它还将会演绎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标签:家乡,小路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