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向公众传授防灾技能是政府的重要责任

作者:孙贵书    2010-04-22

据《泰州晚报》4月21日报道,4月22日,本报与市地震局联合举办晚报读者地震知识拓展营,地震局专业人员将向读者传授防震减灾技能和自救互救知识。

不可否认,在公众中,目前缺少的不是消费知识,也不是理财技能。由于生活观念的不同,各人的理财思路和消费观念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乐意将钱存起来,以备急时之需;而有的人则会超前消费,图个“潇洒走一回”。这是各人的生活习惯,谁也限制不了。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公众最缺乏的是有关的防灾技能和自救互救知识,一些人在碰到诸如火灾、车祸、液化气泄漏、触电等意外事故时,往往束手无策,结果让事故进一步扩大,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笔者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某刚启用不久的居民小区,由于电压不稳,导致几栋住宅楼的电路保险丝全部灼断。居民们纷纷检修本单元的电路。几乎在同时,4号、7号两幢楼内有人触电倒地,呼吸、心跳骤停,在场的人都慌了手脚。4号楼触电者的门前,恰好停着一辆面包车,有人喊来司机,触电者被抬上车直送医院。20分钟后,尽管医生想尽办法,人还是未能抢救过来,医生说来得太迟了,失去了最佳抢救时机。7号楼那位触电者,在被人抬往医院的途中,遇到一位电工,他“命令”就地抢救,只见他敏捷地解开触电者的衣扣,立即在伤员胸前用拳头扣击了两下,接着便在伤员胸部做起了有规律的胸外按压,并间断地对着伤员的嘴吹气。两分钟后,伤员心跳恢复了,又吹了两分钟,伤员恢复了呼吸。此时,这位电工才让人将伤员抬往医院,经医务人员继续抢救,两天后,伤员痊愈出院,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相同的触电事故,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人撒手西去,一人重返人间。原因就是,一个触电者遇到了懂触电急救知识的人,进行了就地抢救;而另一个触电者,却没有做到就地抢救,结果失去了最佳抢救机会。血的教训给人们留下深刻启示:生命有时不是掌握在医生的手中,而是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试想:如果4号楼的那位触电者,也恰好遇到一位懂得触电急救的医生或电工,在现场立即就地抢救,那么,也许就是另外一种结果了。由此看来,让公众掌握必备的自救互救知识是多么重要。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新近发生的玉树地震,给人们以太多的思索:灾害是突如其来的,让你防不胜防。面对灾害,是束手无策,让它继续扩大,将灾害演变成更大的灾难,还是采用一些可能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目前而言,一些自然灾害其发生规律还没有被我们所掌握,但是,如果我们提前采取了一些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和防灾技能,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知识,做到未雨绸缪,完全有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这次晚报与市地震局联合举办地震知识拓展营,实在是一件明智之举。专业人员用直观的方法、通俗的讲解向读者传授防震减灾技能和自救互救知识,可说是一种最实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广大公众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途中,我们政府部门的职能内容应该有所扩大,应该把向公众普及包括地震、触电、车祸、火灾等减灾技能和急救知识当作自己的份内事,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在广大公众中传授和普及这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如是,让公众掌握必备的技能和知识,达到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之目的。

标签:防灾技能,公众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