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以往的其他大灾大难里,在全国人民赈灾捐款过程中,总会上演重复的毫无新意的指摘批评闹剧,使得原本神圣的爱心捐款活动沾染了些怨气、匪气。让人不免心痛——为数量不在少数的始作俑者及随声附和之国人。
4月20日晚的玉树赈灾捐款直播尚未结束,天涯论坛里就贴出了某某捐少了,某某太抠门,某某的收入是多少实际捐了多少实在是没人性之类的帖子。且不管捐款数字是否准确,单单看发帖人反应之迅速,观察之仔细,义愤之激烈,言辞之犀利,让人不禁赞叹草根中果然人才济济芳草连天。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心里堵得厉害,随之对发帖人这种严于律人宽以待己,无风三尺浪,仿佛“吃大户”般的龌龊心理感到悲哀和愤怒。
范增捐了1000万,好!赵本山捐了200万,小气!路一鸣捐了400,该死!发帖人有他们的逻辑:挣钱多自然就应该捐钱多,你有一个亿,咋还不捐个千儿八百万,反正剩下的八九千万是够好几辈子花销的了。你一个月挣5万,一年60万,如果不捐上三两万块,怎么拿得出手呢,被口水淹死是咎由自取了。
基于以上的认识,他们的帖子出炉了。帖子当中不仅公布了各位名人的捐款数额,还附带罗列了当事人的资产数额、年收入、在奢侈品上的巨额花销等等,着实给不少局外人系统地扫了名人经济构成的盲。他们对公众人物信息掌握之准确,为引起网民关注而绞尽脑汁提炼帖子亮点之用心,横眉冷对怒发冲冠恶之欲其死之义正辞严,足以引起心理医生之高度关注。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愚有三问欲加之于发帖者:一问发帖之人本次捐款几何?如若照他们的计算方式,赵本山一年收入近6000万,而本次仅捐出了200万,是抠。那么发帖之人本次可是捐了1000元?因为保守估计,善于在网上发布此类贴子之人,定然不是社会最底层者,十之八九是公司白领或者公职人员,其年收入估计不下3万,三十分之一可不就是1000元了吗?还有不少人盯着路一鸣,声称他一天就挣400元,他只捐了一天的收入。而我们现在反问,义愤填膺的网民中,有多少人的捐款还不到他们一天的收入呢?
二问发帖之人你为社会贡献多少?明星大腕挣得多,但他们并不违法,他们的钱上同样浸透了我们看不到的汗水和心血。他们花的多,可他们的消费行为是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并且是有助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奋斗目标的。可曾想过,这些名人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帮助社会消化了多少劳动力,使多少家庭因此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发帖人不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不为自己成为社会累赘而深思,反而以不为社会创造财富为荣,以贬损为社会经济发展出大力者而自得,其无知程度之惨烈,令人扼腕叹息不已。
三问发帖之人哗众取宠用意何在?现在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出名难,出好名更难。特别是被动等待伯乐识君进而家喻户晓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主动出击者多了,自我炒作者多了,出不了好名出出恶名过把瘾的也多了,靠煽动无知群众从而锻造自己民间言论领袖形象的也多了。归根到底不外两种心理,一是沽名钓誉,二是引人注目。出发点实在可怜。
进入到市场经济,个人能力施展空间扩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于是在财富争夺战中败下阵来者仇富心理恣意蔓延,把个人的无能和懦弱归罪在少数成功者身上。但凡见官员,则揣测其必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肮脏不堪;但凡见富人,则料定其必坑蒙拐骗来路不正十指沾血。他们看不到这些成功人士追逐成功的过程中所饱受的辛酸,看不到他们跌倒了再爬起来时候的坚强,而一味的艳羡、嫉妒、诽谤,实在可悲可叹。
标签:捐款,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