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笔者来到山东省第一批新农村电气化镇——高密市阚家镇采访。刚到阚家镇党委办公大院,该镇党委书记邱纯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笔者介绍起新农村电气化镇建设带来的实惠,“自阚家镇建成新农村电气化镇后,村民充分利用电力供应充足这一有利条件,在村里搞起了自己的‘产业’,2009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1.3亿元,利税1.6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682元。”
阚家镇位于高密市西部,面积150平方公里,辖93个村,1个居委会,20022户,人口7.5万,耕地面积13.4万亩。全镇已形成了木材加工、蔬菜种植、鞋业加工、纺织服装、玩具制作等主导产业。近年来,阚家镇先后荣获山东省新农村电气化镇、潍坊市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初家村:“网上淘金”致富
“俺通过QQ视频,与对方面对面地谈生意,半个小时搞定一笔与东北客户的蔬菜生意!”初家村的科技致富能人、蔬菜种植大户孙大庆面跟笔者高兴地介绍着:“靠互联网,俺1年下来,轻轻松松就能赚10多万元呢!”孙大庆每天清晨起来,都要上网了解国内的蔬菜价格走势、市场动态,洽谈蔬菜销售生意,互联网成了他增收致富的一大“法宝”。像孙大庆一样,这个村许多种植、养殖、加工户,通过了解互联网市场信息,一夜成了市场经济人。他们一改往年驾驶运输车漫无目的东跑西颠销售农产品的做法,通过每天敲打键盘、轻点鼠标,互联网上的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市场行情、产品价格等尽收眼底,实现了购销网络化,经营科学化。
去年,高密市供电公司投入30多万元对初家村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新增了2台160千伏安的箱式变压器,改造标准化配电室3座,改造低压线路3000多米,还为这个村蔬菜大棚种植区敷设地缆线1000多米,街道两旁还增置了路灯。
据该村委会负责人介绍,自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后,这个村电压稳定了,村民家里都购置了电脑,蔬菜种植村民纷纷在网络上建起了自己的专用网页,在网上洽谈生意、销售产品,实现了“网上淘金”。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该村农民奔富路的捷径和新时尚,年均可创收5万多元,高的可达10余万元。
后张秋村:木材加工挣“外汇”
“供电部门的服务真是快,俺上午刚提出业扩报装申请,这不,下午供电所的电工师傅就来施工了,俺这批国外的订单能如期交货了……”后张秋村木材加工大户刘万高兴地对笔者说。
后张秋村是高密市远近闻名的木材加工村,全村372户人家1006口人,大小木材加工户212家,从事木材购、销生意的120多户,仅木材加工业这一项,全村实现年产值200万元。
该村木材加工户刘万从2000年开始搞毛板销售生意,把本村的毛板拉往周边的青岛、诸城、昌邑等地销售。他看到本村往外卖原木,觉得太吃亏。于是,他从青岛购进了10台圆盘锯,搞起了杨木加工生意。起初,村民们对木材加工打起了“小九九”:加工板木材1立方米1000多元,而原木只卖500元。大家一合计,认为搞加工赚钱,于是都来了劲,木材加工业很快在这个村发展了起来。
正当村民忙着搞板材加工生意时,却被本村的电卡了脖子。因为这个村的农配网变压器容量不够,供电半径较大,致使供电能力和质量不能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木材加工业要规模发展用电没了保障。高密市供电公司负责人了解到该村产业结构调整遇到电力卡口问题,当即走村入户摸底调查,现场研究改造方案,决定投资10多万元为该村新增2台250千伏安的变压器,敷设电缆1000米,解决这个村用电卡口问题。
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敦进得意地说:“俺村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多亏了电力做保障,如今全村300台圆盘锯一起开工也不会‘偷懒’。过去咱给人家打工,现在来俺村打工的,平常就有100多号人。如今,俺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宽敞的新房子,用上了空调,买上了‘福田’车……”
“这不,自俺村电气化改造后,俺又开始加工拼板,拼板就是半成品,比板材的盈利可高了。俺厂生产的插接板、C板等半成品,都远销韩国、俄罗斯等国家,挣起了外国人的钱!”刘万一边领着笔者到他的拼板车间参观,一边高兴地说。自实施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后,后张秋村木材加工业成了规模,全村已形成木材收购、加工、运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
双羊店村:鞋业渐成规模
双羊店村素有“中国江北第一鞋村”的美誉,制鞋业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这个村有农户1000户,而干制鞋生意的农户占全村的80%以上,主要生产休闲鞋、童鞋、巴舞鞋、棉鞋等产品,畅销东北三省、河边、内蒙古、江苏、河南等10个省和自治区,年产量达1000万双,人均年收入在5万元。
高密市工商联副会长、高密市双发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林聪告诉笔者,“以前,俺厂不敢接大订单,主要原因是电力供应不足,10套摄炼机、压胶机、硫化设备同时运转,厂里就会出现停电跳闸现象,电力不足一直成为制约公司规模发展的瓶顶。”
1994年,双羊店村仅有50套布面胶鞋生产流水线设备,而这50套生产设备不能同时上线,因设备用电量大,这个村一到晚上就出现停电现象,该现象被村民习惯的称之为“家常便饭”。
“记的1996年,俺厂建厂第2年,接了河北保定一客户50万元的大订单,这可是建厂以来接到最大的订单啊!如果延期交货,要支付10万元违约金,那样的话等于白干一场!俺厂工人加班加点,可就在交货前一天晚上,车间10套生产线设备突然‘罢工’,俺立即联系电工师傅,经查原因是生产设备用电负荷过高,送不上电,只有新上变压器才能解决停电问题。没办法,最后还是因延期交付损失了10万元!”聊起这件事,马林聪还有点心有余悸。
据双羊店村村支书张汝昌介绍,随着双羊店村制鞋业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无法满足这个村的用电需求。为确保村民安全稳定用电,高密市供电公司投资360万元建设了1处35千伏输变电站,架设高压供电线路14000米,建成3个新配电室,安装200千伏安变压器2台,160千伏安变压器1台,对全村低压配电网进行了升级改造。经过电气化建设,双羊店村的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以上,制鞋加工厂用电有了保障,制鞋业逐渐成规模发展,仅今年一季度该村就有50多户村民搞起了加工鞋业。
“如今,村里实现了电气化,俺厂把变电容量30千伏安的变压器更换为50千伏安的变压器,再也不怕用电问题赶不出大订单。这不,春节过后,俺厂的订单接连不断,仅4月份就接了100万元的订单!俺村规模发展到今天,供电部门‘功不可没’啊!”马林聪深有感触地说。
“下半年,俺厂计划从德国新上10套世界先进的PU注射流水线、冷粘流水线设备,‘进军’PU注射鞋、冷粘和男女高档皮鞋项目,预计年生产能力达200万双!”马林聪对上新项目满怀信心。
“电量是衡量群众生活是否富裕的最直接的指标。2009年,这个村用电量达2238045千瓦时,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48%,人均用电量达3045千瓦时,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达2012千瓦时。”双羊供电所所长程光森向笔者介绍了这个村的用电量。
标签: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