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安徽省望江县高士镇佩山村原村主任吴勇祥,在巡堤查险时不幸滑倒,永远地离开了。《人民日报》曾两次报道吴勇祥的英雄事迹。提起吴勇祥,望江供电公司每一个熟悉他的人,无不称道。吴勇祥支持电力事业发展的一幕幕让望江供电公司员工记忆犹新。
吴勇祥常算这样一笔账:“咱村子富了,供电公司的功劳不能忘。就这同网同价一项,一年要减轻佩山村1000多户村民十几万元的负担。”由此,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无电不富,不支持电力发展没有道理,为电奔波忙碌是值得的!”
“让电力建设一路绿灯”
2009年12月中旬,望江迎来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在葛沪线直流综合改造工程第九标段工地,冰雪尚未消融,工地却一片繁忙。
按照设计方案,经过佩山村的一段1000米长的老线因新线路改道须拆除。线路下方是一片绿油油的菜苗。在6亩多油菜地青苗赔偿问题上,村民和施工方发生了争执,十几个村民将施工队团团围了起来,让给个“说法”。按工期要求,第九标段的施工必须在12月底完工,这可急坏了施工队队员。
不知什么时候,吴勇祥来到了现场,“乡亲们,这正在改造的线路,是给上海世博会送电的,国家的大事,可耽误不起呀!”纷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时间紧,请大家先让施工队员抓紧施工,不用担心赔偿,我用这把老骨头担保。”经过吴勇祥一番劝导,人群很快散去。
提起吴勇祥,高士供电所汪所长噙着泪珠,哽咽着说:“吴书记在群众中威信高,石高110千伏线、望鸦35千伏线、一二期农改等工程建设中,为塔基台区占地、线路通道清理,吴勇祥不知跑了多少路,受了多少怨气,但只要他出面,再复杂的问题总能迎刃而解。”
吴勇祥只认一个理——“村子要发展,电力要先行,一定要让电力建设一路绿灯。”
“电是商品,欠费可不行”
在吴勇祥多年苦心经营下,佩山村建成了红岭联圩、振兴圩等6个排灌站,5个小型抗旱站,装机容量近300千瓦,村民3000余亩水稻和棉花基本实现旱涝保收。
农排电费收取一直是困扰供电企业的一个难题。但在佩山村,供电员工却很省心。吴勇祥说:“村里发展离不开电力保障,电是商品,欠费可不行,我们不能欠一分钱的电费。”
经吴勇祥倡议,村支部委员每人分片承包圩口收取电费,村干部带队一户户上门做工作,及时催收电费。在村里的各类会议上,“按时交电费”是吴勇祥的口头禅。
在整理吴勇祥的遗物时,人们发现他的办公桌抽屉里,整齐地摆放着24本笔记本,记录村民交电费、欠电费的情况。其中,还有他帮人垫付电费的记录。原来,有些农户交电费有困难,吴勇祥就先给垫上。佩山村的电费总是第一个交齐,从未拖延过一天。
吴勇祥的弟弟吴映长是高士供电所电工,从事农电工作已有26个年头。吴勇祥经常从弟弟那里借《国家电网报》《农村电工》等报刊翻阅,天长日久,他也成了村里的电力“土专家”。吴勇祥还主动请来小学老师书写电力宣传标语。吴勇祥最痛恨关系电、人情电和权力电。有一回,一位熟人违章用电被抓,想请他去供电所说情。接到电话后,他反过来去做熟人的工作:“现在是法制社会,用电得依法,这个情我不能说。”
标签:村主任,电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