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莫让职工书屋静悄悄

作者:周葆亮  2011-02-28

日前,笔者到某企业采访企业文化建设事迹,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便想到这家企业的职工书屋找本书看看。岂料职工书屋却是“铁将军把门”。图书管理人员打开门,只见桌椅灰头垢面,书架上的图书也是灰垢包裹着。图书管理员解释说:“如今工作太忙,谁还有时间读书?想看点东西也是网上浏览多,职工图书室一年到头大多都是静悄悄的。”

早在2008年初,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正式启动,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基层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建设5万个“职工书屋”。 从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获悉,截至2008年底,由各地工会自建的“职工书屋”达到9868家,藏书总量累计1330.58万册。从职工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态势看,如今距离5万个“职工书屋”建设目标指日可待。出现这一新生事物,不仅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线,也为职工学习和掌握实用技术知识,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平台。

然而,职工书屋“铁将军”把门,利用率不高现象值得深思。如何让职工书屋担当精神文明和普及法律科学知识主要阵地的责任,让职工书屋成为凝聚精神,促进和谐,实现文明,共同致富的文化乐园?并让“职工书屋”管理逐步走上规范有序的良性轨道,杜绝资源浪费,看来还是一门继续研究解决的课题。

    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读书活动,让“职工书屋”成为提升广大职工群众素质的学习站、活动站。职工书屋之所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该说管理上的问题不容忽视:思想认识没有到位,有的职工书屋建成就万事大吉了,停留在应付检查上,没有采取鼓励员工读书的措施使其成了摆设;书刊配置不科学,数量多而用得上的图书少,存在类别不全、知识不新等弊端;管理不到位,有的职工想看进门难等问题。

职工书屋的书刊配置要适合职工需要、合乎职工口味,在类别上体现多样性、实用性、广泛性,让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职工能看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书籍;知识型员工需要有指导价值、实用价值。同时,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规范、完善职工书屋管理和借阅制度,以期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文化功能、品牌优势和阵地作用,在大力提倡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今天,利用职工书屋培养职工读书情趣,使职工书屋成为职工成长进步的加油站、健康心智的绿色空间、创建和谐社会的连心桥。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读书,邳州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