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应加强抗旱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力度

作者:刘桂军    2011-03-07

随着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大多麦田普遍得到了有效的灌溉,麦田长势基本可以。但据笔者调查发现,农村抗旱电力设施是否完好,直接影响着抗旱效果。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农村抗旱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不能就此放松,而应加强。

农村抗旱电力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粮食产量的高低。一些地方抗旱电力设施由于保护措施不力,造成被盗丢失严重,抗旱时电灌无法使用;有的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多,不仅经常在使用时发生各种故障,而且还常常威胁着人身和设备安全,致使干涸的麦田迟迟浇不上“救命水”。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资金和人力投入,但一些地方麦田抗旱效益不太理想。还有些地方为应急抗旱而新架设的线路和配备的设备,因是应急措施,多有不妥之处,造成抗旱电力设施的利用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比之下,在河南新乡地区,由于对农田电力设施年年进行投入,加上电力设施保护措施到位,特别是该地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了“井井通”工程的工作力度,因此农田基本上在电灌的可控之下,得到了有效的灌溉,使麦田长势喜人。

当前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基础抗旱电力设施仍很脆弱,电灌能力严重不足。加上这些年来由于许多地方政府抗旱电力设施建设投资偏少、欠债较多,抗旱电力设施不仅被盗丢失严重,而且即使没有被盗丢失的也大多年久失修、灌溉能力满足不了需要,还有许多农田无抗旱电力设施,主要是靠天吃饭。

有资料显示,农田抗旱电力设施的被盗丢失给农电企业和农民造成巨额财产损失,还为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制造了麻烦,目前相当多的农村抗旱电力设施急需更换维修、重建、保护。因此,农田抗旱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工作要利用好国家的政策的有利时机,以期从根本上确保粮食作物旱涝保收。

抗旱是我国不得不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与其到旱情严重时才去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抗旱,还不如构建长效的保护电力设施机制,完善抗旱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要加快、加大抗旱工程的建设力度和规模,并把农村保护抗旱电力设施工作纳入到群防群治范畴,加大保电、护电力度。同时还应探讨和深化农村抗旱电力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想方设法调动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积极性,构建农村抗旱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的长效机制。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各级政府重视,农电企业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全社会同心协力,农村抗旱电力设施工作一定能够做好、做实。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抗旱电力,保护力度,卫辉市电业局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