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送上真情 成就梦想——邳州供电公司加快电气化建设服务返乡农民创业走笔

作者:周葆亮 张来进  2011-03-14

[本网讯]3月12日,记者从江苏邳州供电公司获悉,2009年初至今,该公司已完成新农村电气化专项投资1.2亿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低压线路及接户线共计1076.47千米,更换配电变压器387台,总容量达59925千伏安,使农村的供电可靠率达到99.77%,惠及了46.58万户农村居民。特别是2.337万名返乡农民从电气化建设中得到了实惠,已有3887人成功从事了草莓种植、养鸡养鸭等产业的创业,2022人明确了创业意向,还有1.625万名返乡农民走进了该市173家企业就业。

邳州市供电公司采取开辟电力“绿色通道”、成立返乡农民党员服务队等举措,将供电优质服务落到了实处。

草莓大户用上舒心电

3月11日,记者来到邳州市港上镇前胡村村民周建刚投资的草莓种植基地。10多位农民正在大棚里采摘草莓。“去年秋天,受金融危机影响,我打工的宁波某电子生产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于是,我决定回乡创业,投资17万元建成了15个草莓大棚。”23岁的周建刚告诉记者。

“哟,一下投资这么多,有把握赚钱吗?”记者问。“当然!我种植的草莓从今年1月份就开始采摘了,每个大棚一年两季,可产草莓2000公斤,按平均每公斤8元计算,一年可收入24万元。不仅当年可收回投资成本,还有盈利。”周建刚自信地说。

说到供电服务,周建刚提高了嗓门:“没得说!去年10月14日,我动工兴建草莓大棚,营业部服务人员立即通过为返乡农民特设的‘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当天就派来了由陈清华、孙永先和吕目果等党员组成的返乡农民党员服务队为我架设电力线路,安装水泵,当晚就通了电。”  

据前胡村党支部书记曹从信介绍,2007年,该村只有30多户种植大棚草莓,种植总面积仅200亩。到今年3月底,已有500多户从事草莓种植,总面积达到12000多亩,其中返乡创业的农民占70%。面对众多返乡农民积极申请种植草莓而村里土地紧缺的现状,目前,该村已与近邻的山东郯城县有关方面达成协议,租用其4000亩土地用来扩大大棚草莓种植。

港上供电所所长杨景川介绍说:“在电气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已经架设了400伏线路11.8千米,新上2台160千伏安变压器的申请已经进入程序,一个星期以内便可以安装到位,为种植大棚草莓的村民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

肉鸡加工厂“借电生财”

“守着鸡窝,一年收入至少50万。”3月12日,在邳州市新河镇袁场村养鸡大户张宗芳和王彩霞夫妇家里,两人说起养鸡致富的事满脸喜悦。  

新河镇是黄墩湖滞洪区,每到梅雨季节,发生洪涝时或者大运河上游客水下泻,这里就成了一片汪洋,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收成很差。于是,大部分劳动力或南下或北上,外出打工。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该镇在外打工的农民受到影响,陆续返乡。

2009年3月,张宗芳和王彩霞夫妇回乡创业。他俩拿出积攒的20余万元建了3个标准化全自动养鸡棚。用电申请交到新河供电所后,该所技术人员当天即赶到现场勘察,随后派施工队伍为其架设线路,仅用2天时间就立杆6基、架设400伏线路300米,并义务帮助他们安装了标准化全自动养鸡棚的用电设备。当年,3个标准化全自动养鸡棚出栏肉鸡近20万只,纯利润达60万元,远远高于在南京打工时的收入,实现了他们“借电生财”的愿望。

新河供电所所长介绍说,尝到“借电生财”甜头的不仅是张宗芳一家,更大的受益者还是徐州益客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张一科。他也是打工返乡农民,2008年初回到家乡寻找“钱途”,发现全镇已有500余座养殖场,年出栏肉鸡3000余万只,于是萌生了投资建设一个大型肉鸡生产公司,以拉动全镇养殖场、饲料厂、孵化厂、兽药厂等相关产业的想法。说干就干,他很快就到邳州市供电公司申请用电。接到其申请,该公司立即启动为返乡农民创业服务的“绿色通道”,仅用12天时间,就将肉鸡生产公司所需的变压器和用电线路全部架好。如今,徐州益客食品有限公司已有职工400多人,其中近300人是返乡农民,日宰杀肉鸡量达8万到10万只,年销售收入达3.6亿元。“真要感谢电气化建设这项惠民工程,如果没有电,没有他们的优质服务,想搞鸡肉加工根本不可能!”张一科如是说。

炒货大王用电无烦忧

近年来,邳州市邹庄镇的“炒货一条街”可谓远近有名,这条绵延3千米的长街是该市为鼓励炒货大户返乡创业专门兴建的,现已入驻各类炒货大户100余家,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年产值达3亿多元。

为引导炒货大户返乡创业,邳州市政府联合供电、供水、商业等企业和部门积极实施“金凤还巢”工程,通过各项政策引导和优质服务,精心搭建平台,吸引返乡人员创业。

韩松今年只有25岁,在外地从事炒货加工销售已有七八年光景。看到电气化建设大军开进邹庄,他和父亲商量返乡,成为炒货行业返乡创业办厂的第一批成员。韩松说,在外地从事炒货加工业,销售场地、工人和租金都不稳定,想扩大经营非常困难。现在,政府鼓励回乡办厂,还协助办理各种手续。政策好,供电企业的服务也好,用电很方便,能不回乡创业吗?

位于“炒货一条街”上的邳州松润炒货食品厂,年销量达500多吨,现有100多名工人,几乎全是从外地返乡回来的农民。谈到供电公司的服务,该厂厂长、被当地人喻为“炒货大王”的韩鸿冬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我也是从外地打工返乡创业的,去年3月18日,厂子投产,由于工人对新机器性能没摸透,加料过多,将一台电动机烧坏。邹庄供电所两位电工师傅接到我的求助电话后,中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就立即赶来了。这供电服务真是好!这么大的厂,用电的事从来没让我操过心。”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邳州,电气化,服务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