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管理力度的加大,将伴随出现一系列廉政新风险。本文主要提出集体企业、杜绝“三指定”后和电费回收百分之百等三方面的廉政新风险,分析可能存在三方面廉政风险的原因是政绩观不正;制度不硬;意识不强。阐述了要从强化廉政教育,增强廉政意识;强化制度建设,增强执行意识;强化监督制度,增强自律意识;强化惩治职能,增强震慑意识等四方面的防范廉政新风险的对策。
多年来的廉政教育,员工的从业行为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规范,“我要廉洁”的意识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增强。但是,随着主多分开,集体企业规范工作的深入;杜绝“三指定”工作的实施;电费回收百分之百的刚性要求;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廉政风险也在逐渐加大。对县级供电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廉政新风险的分析
(一)集体企业的廉政风险
成立集体企业的初衷是为了不断提高员工福利,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使员工有品质的生活。在这样的大前提下,集体企业必须不断地扩大经营,提高市场份额,创造更多的企业利润。作为一个刚成立的集体企业,在市场的海洋中,是很难争到许多份额的。因此,尽管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划清那些业务是可以经营,那些业务是不可以经营的,但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团队为了业绩,员工得到更多利益,博得员工的拥护和认可。只能依靠主业这颗大树,争取更大的利益,主业和集体企业很容易形成新的利益链,在业务上容易出现新的关联交易。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团队也会拿出为员工品质生活的“尚方宝剑”拒绝监督。
(二)杜绝“三指定”后的廉政风险
通过“三指定”专项治理工作,员工对“三指定”工作的认知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业务的办理中,基本上按照电监会的规定程序办理,为企业形象的提高作出了努力。与此同时,也会容易产生两种现象:一是办理业务的员工会将有关用户的信息透露给产品供应商和工程施工队,从中获取利益;二是从业人员会利用在供电部门的人脉关系,在用户面前,以供电部门从业人员的身份拿到产品供应和工程施工的业务。
(三)电费回收百分之百的廉政风险
电费理应百分之百的回收,这是硬指标,是供电部门天经地义的工作任务。在完成电费百分之百指标后,不妨要督查一下电费回收百分之百的过程,是否通过“三千”精神,确保电费颗粒归仓?有没有通过垫资的办法完成电费回收百分之百?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将费用包干的资金垫进去了,二是将民工费等垫进去了,如果出现这两种情况,都是有廉政风险的。
二、存在廉政新风险的原因
(一)政绩观不正
有的人为了追逐眼前的成绩,总是深挖不符合企业科学发展观的潜力,虚拨各种指标完成指数,致使企业处于风险难控的境地,留下的隐患甚至需要好几届班子的排除。没有基础的政绩是不牢固的,不可取的。在设置指标时,坚持略高一筹,盼而得之的原则,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和地域的差异。
(二)制度不硬
执行规章制度不到位,是存在廉政新风险的必然。当下,注重结果的评价方法较为普遍。但是,违规操作形成风险的往往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制度恰恰是来控制过程的。因此,忽略了过程管理,会容易造成制度成为一种摆设,空中楼阁。
(三)意识不强
平时不注重学习,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想当然,凭个人欢喜。也就是有利的就做,喜欢的就干,不顾合法合规性,不计风险存在性。有时,还会因循守旧,喜欢沿着过去的老路走,老办法做,不知道已发生变化,再走老路前面已有万丈深渊。
三、防范廉政新风险的对策
(一)从领导的意识上
1、领导重视,认识统一是防范廉政风险的基础
廉政风险的防范关键在领导的态度。只要领导重视,把廉政风险的防范作为工作的重要部分去研究,去解决,就会做到能控在控可控。首先要有把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做好也是政绩的认识,要有科学的态度对待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其次要有群防群策的意识,廉政风险的防范涉及到各部门、各单位,甚至全体员工,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群众的智慧,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再次要有严谨的做事风格,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要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不能放任自流,不能听之任之。
2、决策的科学性,执行制度的刚性是防范廉政风险的根本
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领导班子,在作每一项决策时,必须主动邀请审计、法律、监察等部门专业人员提前介入,进行风险评估,做到预防在先。在议事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每位议事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广开言路,集思广义,充分讨论,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作决策提供群众的、科学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督促检查工作,不能偏离主旋律,更重要是要重视督查成果的运用。
(二)从惩防体系的建设上
1、强化廉政教育,增强廉政意识
教育是基础,要坚持为先,提醒在前。在教育对象上,要突出对掌握决策权、支配权、审批权、管理权员工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贴进实际、化虚为实,重点告知他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应该怎么办。在教育方式上,要以廉政文化进到班组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将与各岗位相关的规章制度列入廉政教育内容,以相关案例剖析等手段达到前车之鉴,不可重覆的目的。
2、强化制度建设,增强执行意识
供电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许多事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关的规章制度也要随之变化。因此,要梳理与现在不适应的规章制度,建立符合当前规定的,可操性强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廉政风险的手段之一,如集体企业的运作模式、员工廉洁从业规定、包干费用管理办法等等。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使这些规章制度执行到位,反之,等于是空话、摆设,更能让钻空子的员工钻空子、找借口,切实围绕“公转”,不折不扣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尤为重要。
3、强化监督制度,增强自律意识
监督是一种外力的预防,员工增强自律意识,做到慎独、慎初就更能提前达到预防的目的。监督要敢于碰硬,理直气壮地利用手中的职能来保护员工的政治安全,维护企业的形象。监督部门要敢于建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勇气,健全“三书两报告”制度,尤其要对重要岗位和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逐步形成“我要监督”的氛围。理顺办事程序,建成完整的封闭的监督网络。尤其要加大对集体企业的监督力度,完善集体企业人财物的监督,做到有章可循,有责必究,提早介入集体企业的监督,使集体企业形成主动接受监督和主动要求监督的意识。
4、强化惩治职能,增强震慑意识
惩治虽然不是最好的教育目的,但对违法违纪行为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对损害企业形象的三指定、小金库、“内奸”等行为须下重拳给予严厉的精确打击,决不能姑息迁就。内部的纪律、经济处理总比司法追究好些。对违纪行为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氛围,使之不能有立身之地,藏身之处。
县级供电企业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矛盾的凸显期,廉政风险的爆发期。只有紧盯各种廉政风险点,才能化干戈为玉帛,才能保证县级供电企业顺利驶入科学发展的大道。
标签:县级供电企业,廉政新风险,对策,文成县电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