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管理实务——企业是讲管理科学还是讲科学管理

作者:陈良茂  2011-04-26

【本网讯】企业是讲管理科学还是讲科学管理呢?曾经有企业管理者这样直接问过我,一下子我也没法回答,只好带着这个问题琢磨思考。我认为,管理科学和科学管理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范畴,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管理科学是关于管理的理论知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指导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而科学管理是关于管理的制度和方法,是一套丰富多彩的实务技能,是对管理科学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所以,管理科学和科学管理虽有一定的相联性和相通性,但没有等同性和相互代替性。根据实践——理论——实践的规律,企业管理者要活学活用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又要在实践中切入企业实际设计管理制度,学会科学管理的方法和艺术,以不断提高管理素质和效能。

一、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一)管理比技术更重要

管理的基本功是协调,即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对人和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协调活动。管理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哪里有人类活动哪里就有管理。企业中人们从事协作劳动时,必然存在协调人们之间各种关系和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的管理活动。只有通过合理的管理活动,才能够达到使人满意的结果。管理又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实现其目标但都没有离开协调这个“谱”。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包括:(1)管理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2)管理的中心工作是管理他人的工作;(3)管理要通过人,即要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来实现,因此有人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把事情办得更好;(4)管理需要运用各种技巧,具备一定能力,故管理是一门学问;(5)管理存在于某一个组织(如企业)中。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都体现在效果或效益上。因此管理者必须把讲求效益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位置,始终如一抓住抓好效益这个“重头戏”。

现代企业的发展靠两大要素:一是技术;二是管理。这两大要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地位和作用怎样呢?

对于这一问题,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并代表着主流观点。美国人认为,“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比较技术更重要。日本人认为,“技术与管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管理与技术同等重要。中国人认为,“有一流的技术,还要有一流的管理”,管理与技术处于同样突出的位置。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认识和看法,大同小异。笔者认为,技术固然重要,但管理比技术更重要。落后的技术不需要先进的管理,但先进的技术面对落后的管理不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即使是懂技术的人才,懂不懂管理,做事业的结果就不一样。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两位著名的技术发明家,一个是美国的爱迪生,另一个是德国的西门子。这两个人发明技术后都将技术应用于生产,创办企业。由于爱迪生只懂技术不会管理,企业没有办好,半途而废了。而西门子既懂技术又会管理,发挥了技术和管理的两大优势,结果是一百多年后,西门子公司仍然存在并发展,是当代世界上竞争力较强的驰名企业。所以,管理者不能另看到技术的重要性,更要看到管理的重要性。再说,自我国改革开放将近30多年来,有的企业从国外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即管理经验和方法),创造了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然而,有的企业只引进了硬技术,忽视了软技术的引进,加上自身管理水平较低,使管理跟不上先进技术的要求,虽然运用了先进技术但生产不出名牌产品,更不用说创建名牌企业。甚至有的技术十分先进的企业,由于管理落后,人心涣散如一盘散沙,有高新技术和不少人才但发挥不了应有作用,企业效益低下,结果负债累累,资不抵债,因而破产倒闭。由此看来,创名牌产品、建名牌企业,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更离不开先进的管理,对企业来说,技术和管理都重要,但从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来说,管理更为重要。技术为管理提供前提,管理为技术提供保障。

(二)管理是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管理是微观管理活动。是指对企业所从事的各项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和激励,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各种资源,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满足市场需要,满足社会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公式:企业生产力=[(劳动者+生产资料)×科学技术] ×企业管理。依照这一公式,企业管理是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不过,它不是独立的因素,而是通过管理内容的潜移默化和贯注渗透、管理职能的刚性和柔性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的。
一般地说,企业管理的内容,包括决策管理、计划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科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福利生活事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等。这些管理的内容,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又是相互渗透的,通过企业管理活动纵向渗透和横向渗透到企业的人、财、物和科技因素之中,形成现实生产经营能力,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概括地说,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1)企业管理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不实行管理,就无法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有的企业高薪聘请高明的管理人员,叫做“花钱买管理”便是这个意思。(2)企业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有效的管理,能保证以较少的投入实现较大的产出。因此,才确立了管理出效益的命题。(3)企业管理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队伍的可靠保证。现代企业不仅是创造物质资源的地方,同时也是创造人力资源的阵地,“经营即是教育”,造物先造人,造人先造思想,早已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人本管理、人德管理、人为(行为)管理三位一体并存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之中。

因此,现在再也没有会有人认为管理是企业中可有可无的“一碟小菜”,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锅粥”了,而是企业中一个永恒的、鲜明的主题。

二、管理科学是关于管理的理论知识

(一)管理科学是人类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

管理的实践自古就有之。然而,从理性角度认识管理,并指导实践,却是从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后开始的。管理及管理智慧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传统管理阶段。在1911年泰罗提倡科学管理之前,企业管理人员只是企业财产所有者。企业经营目标是维护和扩大企业所有者的权益。管理方法按照成规,企业组织由资本经营家直接控制。

第二,科学管理阶段。随着生产和市场的扩大,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组织达到需要间接控制阶段。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成了关键问题,科学管理运动便应运而生。

第三,行为管理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的因素被重视,行为管理的时代开始。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对影响工作动机、工作情绪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的探索,使管理的重心从对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管理。

第四,管理科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各国在管理上注重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以及注重最佳方针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因而产生并形成了管理科学。

第五,最新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管理中,人们综合运用计算机、管理科学、模拟技术和系统分析等科学技术以及逻辑程序来协助决策,出现了人脑和电脑的结合并用。同时注重创造性思想、经营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作用。

可见,管理科学是继泰罗倡导科学管理之后的产物,是“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与管理科学相应的管理科学学派,是管理学派丛林中影响较大的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也称数理学派。它以美国伯法等人为主要倡导者。这一学派把管理当作一种数学模式与程序的系统。他们认为管理或者组织、计划、决策,如果是一种合乎逻辑的程序,便一定可用数学符号和关系表示出来。其重点在于模式,认为模式建立起来后,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二)管理科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笔者认为,对管理科学的内容,可从狭义管理科学和广义管理科学两个方面来把握。

狭义管理科学,即数理学派倡导的管理理论。其管理智慧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为管理决策寻得一个有效的数量解,并着重于定量研究。管理科学解决问题的程序一般分为:(1)提出问题。(2)建立一个研究系统的数学模型。(3)从模型中取得解决问题的方案。即通过对数学模型求解,从而取得使系统达到最佳效益的数量值。(4)检查这个模型对预测的实际意义。即以实际情况为尺子,检查这个模型对预测实际情况的准确程序。(5)对所求的解进行控制,制定出当变量与函数发生某些变化时,提出对方案进行调整控制的措施。(6)把方案付诸实践。所以,从狭义上说,管理科学是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管理手段与工具,同时运用运筹学、数学、系统工程和统计学等原理的现代管理科学。

广义管理科学,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美国管理学家孔茨为代表的众多学派提出并研究的管理理论。包括:(1)决策理论。即关于企业管理中决策行为研究的理论。(2)系统管理理论。即侧重于对工商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并从系统要领考察计划、组织、控制、联系等企业的基本职能。(3)权变理论。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权宜应重,没有什么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4)经理角色观论。以分析一个正式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经理角色为中心,考察经理的职务和工作。(5)管理过程理论。它围绕着管理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过程,即从管理人员的职能来研究管理问题,并认为这些管理职能适用于各个领域——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宗教团体和军队等。(6)目标管理理论。一种让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制度。总之,正如一些学者将广义管理科学的内容丰富程度比喻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此外,广义管理科学还应包括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尽管这一理论产生于管理科学之前,但它重点研究企业管理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问题,与广义管理科学一脉相承,并为广义管理科学提供了借鉴价值。

可见,管理科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这门学问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第一,在理论知识范围上,主要是以现代企业为对象,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重点对企业管理进行分析,因此,也就形成了各有特点、优点和各有价值的管理理论。
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具有业务性、技术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如决策管理、系统管理、变化管理、经理角色管理、管理职能、目标管理理论等。这些研究内容虽相互交叉,但又不能相互代替。

管理科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使其有别于科学管理。

三、科学管理是关于管理的制度和方法

(一)科学管理是对经验管理的超越

经验管理、亦称传统管理。是指在科学管理出现之前,管理者根据过去经验归纳出来的一些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及据此进行的管理活动。它大体上经历了从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百多年时间。其主要内容是为了实现预期目的而把生产过程合理组织起来,对管理组织和方法以及人事问题做了一些肤浅的研究,主要是个人经验的总结。在企业中,经验管理的内容主要有生产管理、工资管理和成本管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分工协作,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如何减少资本耗费,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1)企业的最高经验管理者多数都是企业的资本所有者。(2)管理人员仍凭自己的经验办事。(3)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养采用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的办法传授个人经验。(4)缺少理论研究,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方法也随着管理者的环境和职位不同而异。(5)管理中只要求别人如何去做,却不问为什么。(5)实行家长制管理方式,缺乏民主管理。经验管理没有摆脱小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

在20世纪初,经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被科学管理所取代。因为自20世纪初一直到该世纪40年代,社会生产已有了很大的发展,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到很高的阶段,传统的经验管理与企业发展的要求已不相适应。因此,有的管理者在根据过去个人的经验和判断进行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高管理工作,使之科学化、系统化并形成了理论知识。其代表人物是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人泰罗,他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至此,终于实现了科学管理对经验管理的超越。

(二)科学管理是一套丰富多彩的实务技能

如前所述,科学管理是管理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泰罗先生对人类的一大贡献。管理学者把它界定为一种管理理论、管理制度和方法,亦称为古典管理理论、传统管理理论。不过,它更多的是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是对管理科学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一整套管理实务技能。

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1)提出工作定额原理。即通过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2)要为每一项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并对工人进行培训。所谓第一流的工人是指适合于他自己的工作而又有进取心的工人,不是什么“超人”。(3)以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和材料以及作业环境进行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对于按照标准操作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定额内完成工作的工人,按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工资,否则按较低的工资率计算工资。(5)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作业职能。计划职能人员负责研究、计划、调查、控制以及对操作者进行指导,逐步发展管理专业队伍。(6)工人和雇主两方面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两者都有利,要来一次“精神革命”,共同协作为提高劳动生产而努力(7)组织方面,提出了例外原则为依据的管理控制原理和职能制。职能制由于它的缺陷后来一直未被推广。

“科学管理”的概念和方法,是泰罗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来的。除泰罗本人论证了科学管理的内容外,还有许多管理学家对科学管理作出了贡献。法约尔提出了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动作研究与工作简化方面有重大突破;甘特设计了线条图,用来控制生产进度;埃默森运用泰罗方法加上自己的创造,制定了标准成本。此外,日本、美国和我国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创建了许多新制度和新方法,使科学管理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由此看来,科学管理的内容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科学管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权责分明。任何一个机构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定权责分明,同级和上下级的权责均有明确规定,实行管理制度化。

第二,强调计划控制。计划由主管规定,计划的执行则分属负责。对于工作进度及走向目标的步骤均加以控制。

第三,提倡工作简化。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如对时间、动作、工具、环境及工作量进行研究和标准化等,实行管理规范化。

第四,讲求选用专才。要求专业人员参与管理,实行管理专业化、专家化,由专才的指导使工作目的迅速达到。

第五,开展公共关系。注意企业内外协调,互相谅解。对外做好宣传工作,使外界对本企业有好感;对内做到感情融洽,没有隔阂;采用经济刺激和技能培训等方式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从上述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来看,它充满着丰富多彩的实务技能,使它与管理科学有所区别。

科学管理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发展成为管理科学,但并没有否定科学管理的存在,而是以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务实性与管理科学理论的务虚性结合起来,对企业管理实践产生更大的影响。

四、活学活用管理科学,切合企情科学管理

(一)活学活用管理科学,提高企业管理素质

理论来自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管理科学是没有社会属性的管理理论知识,是人类共同的管理智慧的结晶。为适应我国管理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必须活学活用管理科学,不断提高管理理论素质。

第一,为适应企业员工的新变化活学活用管理科学理论。在我国,计划经济已一去不复返,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知识经济正日益兴起。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相适应,企业员工(包括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正在不断优化:由“政治人”→“经济人”→“文化人”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是“政治人”,即“政治动物”,关注企业的行政级别,崇拜权力,“官本位”的意识很浓厚,具有强烈的“求官”动机和行为。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是“经济人”,即“经济动物”,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追求实惠,“钱本位”的意识非常浓厚,具有强烈的“求财”动机和行为。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将逐步成为“文化人”,即“文化动物”,关注企业的高新科技含量,追求知识,“智本位”的意识日益浓厚,具有强烈的“求智”动机和行为。面对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的发展变化趋势,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怎么办?必须明确,企业员工基本素质发展变化的这种趋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早已出现,他们在应对办法上已有一套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并已总结、概括在管理科学理论之中,我们很有必要学习、借鉴和运用。

第二,为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新变化,活学活用管理科学理论。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存在于真空之中,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动态世界中进行的,受到周围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即由许多具体的小环境组成大环境。这些小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历史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自然资源环境等等。二是多变性。各个环境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正是相互影响而导致多变。尤其是企业的竞争对手多如林立,战场老手、高手和强手激烈逐角,竞争策略千变万化,竞争手段无所不用,这也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多变。此外,国家的宏观政策也是致使企业经营环境多变的重要因素。企业与经营环境的关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鱼儿离不开水,但它必须适应水环境,否则,就不能生存发展。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使企业适应多变的经营环境的需要,必须学习、借鉴和用好管理科学理论知识。许多管理科学理论知识,均是为了解决企业如何适应多变的经营环境而提出来的,付之实践,行之有效,对我国企业同样是适用的。

(二)切合企情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能

管理是一门大学问,科学管理是一门更大的学问。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管理科学化。企业管理是否科学化,我认为既有大衡量标准,也有小衡量标准。大衡量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加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小衡量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管理规律的要求,是否反映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是否维护和发展企业和员工的基本利益。而要实现管理科学化,就必须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重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注意管理方法,讲究管理艺术。

第一,重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制度,是指通过生产实践的总结,用文字形式对各种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所作的规定。它是企业全体员工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具有法定性和一定的强制性。重视企业制度的作用,用制度管人,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之一,是组织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保证,也是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设计和建设企业规章制度,以实行科学管理。

第二,注意企业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指管理活动中所适用的各种方法的总称。注意企业管理方法,就是要求企业各层次的管理人员运用各种专门手段来实现管理,以保证企业经营生产朝着规定的方向发展。

企业管理方法,按内容可充分为行政、经济、法律、数学、社会和教育等方法。这些方法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同的作用。(1)行政方法。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行政隶属关系,采用行政命令,指令、规定等来管理企业。它带有强制性。(2)经济方法。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工资、利润、经济奖惩等手段来、管理企业;还包括采用经营责任制、承包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等经济方法等来管理企业。(3)法律方法。用经济法规,如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等,以及具有法律效力的企业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4)数学方法。就是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和数据,对企业生产经营运动进行分析的方法。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数学方法有:线性规划、概率论、排队论等等。数据的处理工作通常采用计算机来运作。(5)社会方法。就是运用人际关系等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学方法进行管理企业活动。人和管理、人德管理、感情投资、激励方法等,是企业管理中常用的方法。(6)教育方法。就是对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教育,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企业管理方法多种多样。科学管理没有固定的具体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方法。因此,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应该切入企情和民情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以共同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

第三,讲究企业管理艺术。科学管理,实际上是一系列管理方法和艺术,两者溶为一炉相互包含。对于管理艺术定义,一般观点是认为管理艺术是富有创造性的管理方法,或者是指对许多随机因素的处理方法。这种看法说明管理艺术来自管理方法,又高于管理方法,超过管理方法。如决策艺术、用人艺术、授权艺术、指挥和激励艺术都属于这种管理艺术的具体表现。又如表扬和批评乃至处理冲突等,是常见的管理方法,但讲究管理艺术的管理者,能做到鼓舞人心的表扬、催人奋进的批评,发人深省的冲突,这就含有管理艺术的成份了。

管理艺术展示管理者本人的管理才能与水平,它建立在管理者个人的经验、素养、敏感力和洞察力等基础上。讲究管理艺术能更好地运用和发挥管理科学的威力,实行科学管理,提高科学管理的效能和水平。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企业管理,乐昌供电局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