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每当我听着歌颂母亲的这首赞歌时,总会想起给予我生命、给予我爱的人——母亲,心里总会有些心酸,泪水也总会止不住地而流。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母亲嫁给了比她大一岁的男人,也就是我的父亲。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也正是“农业学大寨、红花遍地开”的火红年代。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便担当起家中里里外外所有的农活,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回家还得忙着洗衣、做饭。忙完了一天家务农活,也安顿了幼小的孩子后,母亲就会拿出一些针头线脑,独自一人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边搓着线,一边纳着鞋底,有时还轻声地哼着当时较为流行的“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老两口学毛选”等革命歌曲,脸上溢满着幸福的笑容。
母亲心地善良,人缘很好,村里的人都乐意请她帮忙。平时,谁家人拿来布料、鞋底什么的,母亲都是有求必应。左邻右舍的人也都乐意帮母亲的忙,每当我们家里有什么事情时,也都是不请自来。
在那个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的年月,别说填不饱肚子,大人小孩在一年当中,也难得穿上一件新衣服。即便是能做上一两件新衣服,也是父亲和我们儿女先穿,母亲则穿着以前的衣服。她常说:“我们妇道人家不出远门,穿得整洁就行,而男人是出门在外的,一定要穿得体面些。”由此,我不禁想起了唐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时此刻,也使我深深体会到母亲的伟大。
1981年春,我参加工作离开了母亲,离开了家。每逢周末回家,母亲总是一边忙着手中的农活,一边不停地问长问短:“工作还好吧?碰‘钉子’没有?”,关切、不安,尽在其中”。每次我都会如实地告诉她。有时,随便唠叨些电力方面的新鲜事、新政策,尽管母亲听不懂,但仍津津有味地听。每当我自豪地将取得的一些成绩告诉她时,母亲总是微笑着说:“你年轻,就该这样做”;每当我工作中遇到困难或产生失误,在她面前流露出悲观、丧气的情绪时,母亲总是平静地说:“男子汉大丈夫,这点小事算个啥?!”
母亲在56岁那年不幸身患绝症,离开了人世。母亲走的那天,我正在某乡镇农村忙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那天,当我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后,便匆匆忙忙地赶回家中。可是,母亲已经永远闭上了她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这成为我终身无法弥补的憾事。
如今,母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母爱难忘。母亲是我心中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母爱就是那柔和的温暖的灯光,将时刻笼罩着我,伴我一路前行!
标签:母爱,盱眙县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