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四月的春天,满眼的是生机和浪漫。老家的那棵老椿树也在春风轻声细腻的呼唤中苏醒了。
渐渐地,原本枯黄苍翠的枝干开始泛着浓浓的青色。不经意间,它的枝头缀满了一簇簇豆芽儿大的叶子,泛着很清新的鹅黄色。远远看来,家里的老房子依靠着老椿树,青砖青瓦,墙上的青苔生得一层暗灰色,和老椿树枯黄苍翠的枝干融为一体,又和鹅黄色的嫩叶形成鲜明的对比,真像一幅古色天香的泼墨画,韵味无穷。
我为什么要写这一景象,其实原因很简单。记忆中,我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回家。我和老椿树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听妈说,老椿树和我同龄。我出生那年春天,院中墙角处突然冒出一株黄丫丫的幼苗,起初不起眼,谁知一年半载就窜出了墙头。它耐干旱、抗虫灾,不经意间便长成了大树,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纯朴憨厚的性格。
81年的时候,我8岁,家里穷,我也瘦小多病,个儿头比同龄的伙伴们都矮,爸爸经常背着我到处求医问药。父母也很着急,虽然知道那是因严重营养不良造成的,可也没有办法。但爸妈有一个美好心愿,希望我健康成长。于是在我生日这一天,给我做很多好吃的,并让我抱椿树。抱椿树的时候,妈妈还边教我唱儿歌:“椿树椿树你为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来做盘梁,我长长来撑衣裳。”母亲说这样连续五年,我的个儿就会长高。五年,对我来说,那是多么漫长而又遥远呵。
以后的日子里,每年生日我都要抱椿树,还可以吃上好吃的东西。椿树在长高,我也在长大。
一天,妈妈抱回来三对雪白的长毛兔,在椿树下建起三个笼子喂养,以剪毛卖钱补贴生活。快过春节了,然后母亲就用一年来卖兔毛的钱,买来一些新棉花、新布料,挑灯独坐,一针一线为孩子们赶做棉袄。
经过母亲两年多的精心照料,长毛兔“队伍”逐渐庞大,由六只发展到了五十多对。时间在长毛兔的毛长了又剪,剪了又长中溜走。后来,国家政策好了,爸爸妈妈专门搞起了养殖,记得最多的时候家里有1000多只长毛兔。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还盖起了楼房,但那棵椿树舍不得砍掉,依然长在那里。
九十年代,我大学毕业进了城,弟妹们也一个个走进高校的大门。那棵椿树,春秋四季,枝干长了又长,叶子换了又换,风风雨雨三十多年。爸妈也老了,头发里添满了银丝,手上的皱皮结结。于是我们兄弟姊妹都不让父母搞养殖了,但他们也不喜欢清闲不愿进城,就在椿树下享受晚年。
这是一个周末,正巧是儿子的生日。妈妈一大早就打来电话:“儿子,早点过来,华华还得抱椿树呢!”
回到家里,桌子上摆满了爸妈精心准备的饭菜,还有蛋糕。馋嘴的儿子正要动手,立刻被爷爷奶奶拉到了老椿树旁。椿树很粗大,胖胖儿子合抱不过来。爸妈一句一句唱着:“椿树椿树你为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来做盘梁,我长长来撑衣裳......”。
这般情景,又勾起我儿时的回忆。看着儿子,体味他的幸福,真的庆幸他真正赶上了好时代,可他怎知道长辈们生活的艰辛呢?
标签:家乡,椿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