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保证。具体到基层电网企业而言,企业各项工作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之贯穿于“两个转变”的全过程,深入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环节中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实效,笔者认为做好当前新时期基层电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念好“三字经”尤为必要。
一是“情”。情即情感,情感是什么?是人类独有的精神领域,是人的本能需要的重要层面。情感是开启人们心灵的钥匙,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需要“动之以情”,就是以自己的真诚感情关心职工,给他们以温暖,从而激发他们对事业的热爱之情并为之奋斗。如何做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呢?首先,心要诚,话要实。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它和其他科学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是“真”的学问。“以情动人”不是耍手腕、玩花招,而是凭着真挚的情意打动员工的心灵,解开员工心上的疙瘩。其次,要了解员工的疾苦,解决实际困难,打通员工心灵的思想通道。有时员工思想上有情绪,行动上有抵触,并不完全是思想认识问题,而这往往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握的难点。
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如果能运用情感交流这剂“润滑剂”,用尊重关爱的感情去感染对方,引起感情共鸣,建立诚挚的友情,就会起到缓和冲突、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沟通思想的作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飞跃。知情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触情就是要借助情景和环境达到融情于事物之中的目的,动情就是要选择能够感动对象的时机,导情就是对人的感情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激励。
二是“理”。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反映,从思想角度上讲,理是对职工进行理性教育,即“晓之以理”.思想政治工作是说理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仅以情感人是不够的,还要以理服人,没有情的理空洞无力,没有理的情流于庸俗。常言道:通情达理,“情”是吸引人的磁石,“理”是照亮人心灵的阳光,情理结合能打开人心扉。向员工进行情理教育,达到转变思想,塑造灵魂的目的。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以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的同时也出现了用简单的经济惩罚来替代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电力行业有少数基层单位制定出经济惩罚的条条框框,认为有了这些就够了,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隔靴搔痒。这种把思想政治工作“扣在一旁”,用经济手段来管理一切的做法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有的还导致员工的逆反心理,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悲哀。
“晓之以理”,要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敢于晓理、善于晓理。首先,要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有正直的人品,不徇私情,敢于坚持真理。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水平不高,讲不出道理或讲得不准确,不完善,不符合实际,使员工不信服,甚至起反感,这就失去了晓理的作用。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善于晓理,切忌假、大、空,切忌片面说教。因为它们损害了真理的全面性、真实性。晓理要有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晓理要有真实性,有根有据,有准确透彻的说理,员工才能心悦诚服。
三是“行”。行是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导之以行”、“行为示范”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生命。其身正不令而行,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的模范行为就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都说明以自己的行为为别人做出榜样是思想政治工作最佳的效果。反之,言行不一,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特别是政工干部“道理讲了一大套,行动不对号”,就会在员工的感情上涂上一层阴影。“行为示范”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硬功夫,只有自身正,人格高尚才会有说服力。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好的思想作风,既是抓出来的,也是带出来的。
思想政治工作者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牢记四条标准:一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二要有甘当公仆的意识;三要有以身作则的风范;四要有廉洁从业的正气。只有时时事事想着职工群众,处处体贴职工群众,把广大职工群众的情绪和呼声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信号,积极引导,才能在职工群众中取得信任,才能有效地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标签:基层电网,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