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打粽叶

作者:李友柱  2011-05-17

【本网讯】这些天,城里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见,小商小贩们的摊位上摆放着一摞摞的粽叶,各大商场、超市里的低温柜里也都放上了各式各样的粽子。暗香浮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独特的香味。看着那些嫩绿色的粽叶,不禁让我想起儿时的往事,想起母亲带我打粽叶时的情景。

小时候,每逢端午节到来之前,母亲便会提前准备,天麻麻亮就起来忙着做饭。吃完早饭,收拾停当后,就挎上竹篮子,牵着我的手,一起去万斛塘打粽叶,母亲每年去万斛塘打粽叶,都会带上我,每次我都特别高兴,因为我二姑家就住在那里,每次去二姑家都有好吃的东西。万斛塘其实离我二姑家也只有一里多路,那里有好大的一片芦苇地,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那深厚茂密的芦苇丛由远至近呈现着翠翠的绿色。微风拂过,那细柔而高大的芦苇秆一同向着一个方向倾斜着,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那带着节奏般的响声,还裹着芦苇叶的清香扑面而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

如果是初进芦苇地的人,在密密麻麻的芦苇丛中会连步子也迈不开,面对一人多高的芦苇,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只能一手抓住芦苇秆,一手往下撕扯芦苇叶,而这样撕扯下来的芦苇叶,大多带有尾巴,不仅不能包粽子,还会伤了芦苇。而母亲打粽叶是很有技巧的,她不但打的又快又好,而且又伤不着芦苇。她在每株芦苇上打两三叶就行了,而且专门拣那中间不老不嫩的叶子打。不一会功夫,就能打上满满一篮子“粽叶”。走出芦苇地时,我和母亲的身上全沾满了毛茸茸的草,鞋子和裤腿也全是泥巴,但我的心里却是乐滋滋的,有一种美美的成就感……

在回家的路上,我睁大着一双眼睛,好奇地问母亲:端午节为啥非要吃粽子呢?母亲笑嘻嘻说:“祖辈传下来的呗,我也是听老人们说的,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屈原的老先生,他是个好人。”尽管母亲当时回答的话,让我半信半疑,却使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个叫屈原的人。

回到家后,母亲就将新打来的芦苇叶放在大锅里煮,说是经过煮了后的芦苇叶就不会因清脆而裂口子,包粽子也就得心应手了。用芦苇叶包出来的粽子不但色泽鲜艳,而且味道极佳……

转眼间已经30多年过去了,母亲已离开人世多年。每当看见那些绿茵茵的芦苇叶,我就会想起万斛塘二姑家的那片清香四溢的芦苇地,就会想起母亲带我打粽叶的往事。现在想来,对于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她能够知道我们中国有个叫屈原的人,而且还知道他是一位受到人民爱戴的人,尽管她不晓得端午节民间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他,但从母亲简单的话语中,它渗透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一个普普通通农村妇女身上得到了传承。在我看来,母亲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啊!

标签:打粽叶,盱眙县供电公司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