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愿做革命的螺丝钉,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这首歌伴随着六、七十年代人们健康成长。48年前,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数十年来,雷锋的名字曾经是激励我们几代人成长的路标。斗转星移,时间到了2011年,雷锋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出,上个世纪的学雷锋标兵大多数也退休了,在现在孩子们的心中雷锋仅仅是个传说……
然而,难道真的如同“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说法,雷锋精神已经流于形式了吗?
应该说,从以前狂热的学雷锋的,到怀疑雷锋精神,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他代表了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到了今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雷锋精神,则标志着我们社会心理的进一步成熟。剥离那些具有浓厚时代色彩的字眼,不难发现,雷锋精神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基本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
其实,雷锋精神最根本的实质,就是爱,爱别人、爱生活、爱工作、爱自己。从雷锋生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他那充实、灿烂的笑脸,我们的确能从他的笑中,体会到春天般的温暖,体会到他发自内心的欢乐。
因此,雷锋精神并不过时,或者说,雷锋精神并不是雷锋独创的,它的实质,就是爱,而这种互帮互助的爱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情感与精神。人类永远都是需要爱、渴望爱的,在爱的面前,一切注脚(金钱、权利、政治……)都索然无味。而以爱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是永远都不会泯灭的。
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雷锋对世界的影响,不仅归功于他的伟大,更归功于给予别人爱的方式、爱的意义。雷锋不是别人,他就是那个在你最需要帮助时伸一把手的人。如果你还在笑谈雷锋的“傻根”精神,那么到了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帮了你一把,你就晓得这个有多可贵了。
我曾经历过这一幕,在我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是所里的师傅们在技术上的指点,不厌其烦的手把手教我学习登杆、紧线、施工操作及营销管理。特别是2009年我和万建国、熊明两位班长在五爱村吴大爷家帮助更换室内照明线路及设备后,两位老人要杀鸡、要买肉挽留我们吃了饭再走,对我们非常感激。还有我们营销班长邓根同志帮助孤寡老人92岁的蓝婆婆垫付了两年多的电费计105元,老人去世后,其女婿在清理老人遗物时发现一叠发票后,得知是邓班长垫付的非常感动,带上一封感谢信和105元钱来到供电所表示万分感谢。客服班长张文辉同志长年累月帮助瑶湖水产厂广大养殖户无偿修理增氧机、伺料机及家电设备。广大养殖户尊称张班长为电力服务的“及时雨”。2010年滁槎变电站员工赵爱荣同志不幸患上了尿毒症,换肾需要巨额资金,公司党委、工会发出了捐款倡议,上到公司领导、下到普通员工踊跃捐款,献出了一片爱心。我们南昌县供电公司广大员工无偿帮助村委会架设、修理排灌设备,深受广大人们群众的好评,在地方政府民主评议中社会满意度排在前列。细微之处暖人心,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的思想和精神得到了升华,也得到了广大人们群众的称赞,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所在,送人玫瑰,留有余香。没有经历过别人相助的人,是很难体会到那种感动的。
烟雨蒙蒙,当大批头戴志愿者红帽子的青年从四面八方奔赴敬老院、孤儿院,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抢救生命、奉献爱心时,或许,我们没有忘记雷锋,雷锋只是在中国人心中躲到了一个平时不容易发现的角落里。毛主席当年对所有中国人写到:“向雷锋同志学习。”今天,他会告诉中国的子孙:“找到你心里那个自己的雷锋。”我们这代青年员工一定要让雷锋精神永远传承下去,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品”工程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标签:雷锋,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