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父亲用“品正貌端”感染我

作者:刘楠楠    2011-07-01

【本网讯】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父亲,6岁入学就接受党的培养,8岁加入少年先锋队,14岁成为共青团员。从小就梦想长大后一定要加入党组织,做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先后做过民办教师,临时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出身问题,多次递交入党申请书无果。1988年,在石油公司,父亲由于专业技术特长,拿到县长特批的一个农转非指标,成为拿工资、吃商品粮的合同制工人。1992年“七一”前夕,经过连续15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终于在长葛电力公司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父亲常说:“工作中带头模范,生活中品正貌端,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孩子面前,更要‘言必信,行必果,品正貌端’,让孩子从小受到诚实有信、良好行为的影响和教育。”

我和姐姐的童年是在农村跟着母亲、奶奶,和农村小孩子一起度过的。1994年,从农村转到县城,姐姐上小学四年级,我入一年级学习。父亲第一次送我们到学校报到,500米左右的路程,以后上下学全靠我们自己走,直到高中毕业。平时他对我们口头要求并不多,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凡要我们做的事情,他自己首先做到,不要我们做的自己也首先不做。每周日到周五晚上,我们姐妹俩各自在室内做作业,他就在外边看书、读报,全家人谁也不看电视。到周六了,让我们姐妹俩自由活动,选看电视节目或玩其他。在饭桌上吃饭,每餐他都把手里的馒头吃完,汤碗喝得干干净净,然后要求我们不剩饭,碗内有一粒米也要扒干净,还给我们讲“粒粒皆辛苦”、“百米不成饭”的道理。曾经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堂弟,喝米粥最后剩下一口就走,父亲把堂弟喊过来,看着把碗里喝干净了,才肯放他出去。回到家撅着嘴给他妈“告状”:“俺舅还得叫我把汤喝完,一粒米都不剩……”

父母二人文化、性格等差异较大,共同语言不多,于是父亲就想法儿和母亲开玩笑逗乐,遇事商量着办,从没有在我们面前红过脸、吵过架。两人比着孝敬双方老人,花钱节俭,生活朴素……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效果。逢年过节,父亲还要到45年前上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师家里去走走,不时为残疾人、贫困学生、灾区等捐赠钱物。他的这些举动,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认可,作为子女,我和姐姐更是默默地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在父亲的感染下,刚上大学,我就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竞选到系团总支任学生干部,在自己提升思想认识的同时,还给班级里的同学上党课,讲党章。由于表现优异,大三时被确定为预备党员,成了班里年龄最小的党员。第一时间我把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父亲,父亲简短的夸赞之后,更多的是要求我以更高的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如今,我已参加工作三年有余,是同年龄段的同事中,党龄最长的人。经过了汶川地震、南方冰灾、舟曲地震后,我更知道了党员需要肩负的责任。尤其是汶川地震时,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上班一个月,看到电视、报纸、网络上铺天盖地全是灾难报道,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总觉得身为党员,应该为国家做点什么。没等到单位组织,父亲就向市委组织部捐助了1000元钱的“特殊党费”,我当然也不甘落后,把当时一个月的实习工资全部捐了出去。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党员,一个在工作和生活中充满责任感和个人修养的人。父亲在前,我们姐妹二人亦效仿前行,勤恳努力,与人为善。自从他有了小外孙女后,常常在刚满两岁的小家伙面前,讲革命故事,看着已近花甲之年的父亲和呀呀学语的外甥女,我仿佛找到了儿时的影子,这,不也正是革命精神的一种传承吗!

标签:品正貌端,父亲,感染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