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过夏三件宝

作者:黄以华  2011-07-14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没有空调,甚至连电风扇也没有,每到夏季,我们就靠斗蓬、巴扇和条席度酷暑。

斗蓬就是用破开的芦苇编织成一尺五见方的一个锥体,周边用芦苇沿成六等边型或圆形,锥尖底下缝上一个一寸宽、有人头顶那么大的芦苇编的小圈子,再在两侧系上带子或布条,外出时往头上一戴,带子一系,太阳晒不透,大风刮不跑,还可挡雨。干活或走路累了,把斗蓬侧着朝地上一放又是好坐垫。有的人劳作间隙还把斗蓬朝脸上一盖,往沟边田梗一躺,美美地睡一会。

巴扇分巴蕉扇、蒲扇和麦秸扇几种。巴蕉扇是外来品,一般是经济条件好的人家才买。茶余饭后手中一拿很有气派,有的人甚至外出走亲戚都要把它插在后面的腰带上,既可防止出汗衣服粘在后背上,又可随时拿出来扇风赶蚊蝇。而大多数人家是舍不得花钱买巴蕉扇的,但穷人主意多。他们就地取材,割河中的蒲晒干,然后挑选匀净的蒲自己动手编成双菱形的扇子。蒲比较软,人们就把蒲扇中间装上小竹片式细木棍做支撑,用起来也蛮顺手的。

还有的人家则选取麦收后的麦秸的上部分,剥掉外壳,然后扎起来,再把麦秸用线穿好,修剪成扇形,再用竹枝或者麦秸、布条之类的东西将边沿起来就成了扇子。麦秸扇黄亮亮的,又轻巧又好看,还散发着淡淡的麦香。手巧的姑娘还在上面做上蝴蝶或花等小饰物,非常漂亮。用现在眼光看,那简直是一件很好的艺术品。一般情况下,一把扇子如果不遭雨霉烂或人为损坏,要用几个夏天。

条席是家长用短篾子做成的小席子。一般两三尺宽,五尺左右长。白天放在家前屋后的树下或房子的背阴处供家人歇息,晚上则拎着到生产队大场上纳晾。一家家席子排在大场上,象开会一样。老人坐在边上,拿着随身带着的用玉米须捻成的火绳,一袋一袋静静地抽烟,妇女们摇着扇子窃窃私语拉家常,小伙子们在一边吹牛。最快乐的是小孩,追逐玩耍,尽情嬉戏,直到月空星高,才找到家人倒头便睡。家人则摇着扇子为他们送清凉赶蚊子。有时天气不好蚊子多,大人们就在上风头用碎麦草等燃起暗火,用烟来驱赶蚊子。

后来人们发现河上的小桥纳凉好,于是又带着条席和扇子纷纷涌到小桥上。热了,跳进小河里洗一洗。随着桥两边扑通扑通声不断响起,大人吓得心惊肉跳,不断吆喝孩子。有的还试图抓住孩子,可孩子一个个象条小泥鳅,一抓一滑,引来一阵轰笑。那时河水水质很好,呆在水中,不仅可以捉到河虾,还可以摸到螃蟹。玩累了,身上水也不擦,往席上一躺,数着星星,听着蛙鸣,不一会就睡着了。即使遇到下雨,我们也不怕,条席往头上一顶就是上好的雨披。

如今,即使是农村,拥有“三宝”的人家也很少很少了,多数人家用上电风扇和空调。条件好了,但夏日的快乐没有了。近日回家经过小桥,特意认真看了看,小桥仍是旧日模样,可河水却变了颜色。庄邻告诉我,已经几年没人敢下河洗澡了。我不禁悲从中来!

标签:夏季,灌南供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