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在我七岁那年,由于父亲工作需要,我们全家从六十里外的农村搬到了县城。但是一逢暑假,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无暇照顾我,只好把我轮流下放到农村姑、姨家。
一回到老家,我就像只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玩!白天,坐在树荫下,搭个缆绳,躺上面吹风;或者去姑姑家后面的河里钓鱼。傍晚,可以去村头的小河洗澡,和表弟、表妹、一大群小伙伴们捉迷藏、偷西瓜……但我最乐此不疲的是,傍晚,吃完饭,拿个瓶子、手电筒,找截树枝,去捉爬蚱。
爬蚱从土里钻出来,寻找树木攀爬,这个时候是我们捕捉它的最好时机。黄昏的时候,它们刚爬出来,总能在树根部找个数只。一个林子找个遍后,我们就开始用铲子挖爬蚱洞了。哪儿有小口,用木棍撬开,越撬越大的准是爬蚱洞,把手指放进去,浅的就能摸到爬蚱,它会冷不丁的用前爪夹一下,生疼。深的摸不到,就继续挖,一会儿挖个坑出来,总能把它捉入囊中。
约摸着捉的差不多了,我们就把瓶子拿到村里专门收爬蚱的地方,5分钱一个,有时候能卖两三块钱呢,回到家就上交给姑姑,她总会拿出一块钱让我买三支冰棍,我一个,表弟表妹各一个,那滋味儿,比什么都甜!
有时候,白天没事,我们也会拿个长长的竹竿去够爬蚱皮,因为听大人说,爬蚱皮能入药,专门有人收,价格很贵。我们就拿个塑料袋,去村里转悠,伙伴们眼神都很厉害,总会发现藏在叶子背面、暗处的爬蚱皮。等到哪天听到村里有“收爬蚱皮咯……”的吆喝声,就赶紧跑上去,让买家称好了,按两收,也能小富一把。
整个夏天,能挣钱的把戏只有这爬蚱了。如今偶尔在农家饭馆里看到炒爬蚱的,禁不住要一盘,但怎么吃,也吃不到儿时自己烧的味儿!
那年夏天,还有一件让我如今也记忆深刻的趣事儿。姑姑家后面有条河,弯弯延延流过整个村子,听姑姑说河里有鱼、河虾。一天下午,我和表弟表妹用细竹竿自制了一根鱼竿,买了个鱼钩,在厨房捏了点面团,就直奔河边。在鱼钩上裹些面团,轻轻放入河中,我们几个小人儿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浮,稍稍一动,我就“嗖”的一下提起鱼竿,往往面团不见了,却连个鱼影都没见着。慢慢的我总结出经验:不能心急,等鱼浮上下摆动时再起钓,说不定就能上钩。于是,我就又拽一点面团放钩上,左等右等,忽然看到鱼浮上下摆动的厉害,握的鱼竿也有坠感,我心里猛地一喜,“嗖”地一下钓出来,只见一个白花花的影子在河面跳舞,我赶紧放到岸边,弟弟妹妹争相去看。“哇,姐姐你好厉害,钓了这么大一条鱼!”我上前一看,果然有七八寸长,高兴坏了!就这样,我们带着这只鱼儿回了家,姑姑说给我们炸了吃,我却舍不得,一直在盆子里放到第二天,等到它奄奄一息时,才下锅。
如今,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见不到爬蚱、看不到河塘,甚至连个树荫都难找。我只能遥想记忆中的那年夏天,欢乐的夏天,可爱的童年!
标签:夏天,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