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偏远山区地形条件复杂、住户分散,在线损管理上面临许多共性化的难题,要提高偏远山区的线损管理效益,必须在线路设施配备、表计管理、巡视清障、反窃电等方面下功夫。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践,就如何抓好以上几方面管理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合理规划配变及线路
与城区和圩区不同的是,山区用电客户普遍分散,居民村落多则三四十户,少则只有十来户,户与户之间有的相隔上百米,而且用电负荷普遍不高。这对配变位置、容量大小、和导线规格的选择带来了许多制约。这些因素容易造成低压台区的供电半径过大,配变容量和导线存在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现象。针对这些情况,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在确保供电质量的前提下,对台区进行合理分容新增,适当调整线路结构和线径,对电压偏低或线损偏高的线路加装自动无功补偿装置,对配变三相负荷平衡进行合理调配等手段来解决。
二、加强计量装置的管理
山区雷雨天气频繁,而现在普遍使用的电子表抗雷击性能相对较差,表计被雷击烧毁现象严重,对此,要在技术措施和管理上同时着手。一是对容易遭雷击的线路需加装避雷器,保障线路安全和电能表计的准确性。加大台区避雷和接地设施的管理力度,保证台区有良好的接地。二是在雷雨过后对易遭受雷击的台区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和更换被雷击损坏的表计。另外山区气候变化复杂、湿度较大,除了加强配变设施的维护外,尤其注重用电表计的轮换工作。
三、加大设备巡视和线路清障
近几年来,各地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山区植被日益丰茂,尤其在春夏季节,藤蔓类和高秆类的植物就会疯长。几天之间,就会爬至线路上,不但存在安全隐患,还会导致线路放电而直接影响线损。对此除常规性巡视清障外,还要在特定季节加强另巡视清障。另外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许多荒山荒地普遍种上了树苗,一些速生的枫树、泡桐、意杨等树种长的快、树干高,遇到大风或雨雪等强对流天气,对线路线损影响很大。除了加强树障清理,还要针对性做好线路通道下山地户主的宣传、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四、针对性开展反窃电工作
由于山区地处偏远、住户分散,相对增加了供电所管理的压力。除常态化按期抄表和巡视外,日常时间很难增加巡视检查的次数,这就为一些用户窃电提供了时机。另外因住户之间分散,窃电手段简便,天黑后直接在户外电线上挂接,天亮时再摘除,窃电现场痕迹小、取证难。针对这些特点,一方面要加大线路绝缘化改造,杜绝用电户窃电的途径。关键还要组织一支作风和技术过硬的反窃电队伍,加强用电检查力度,特别是开展不定期夜查和特查,从管理堵塞窃电漏洞。
标签:偏远山区线损管理,线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