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小时候,邮票在我的印象里,只是一张八分面值的万里长城,开始集邮,是在我上大学以后。
还记得在大学校门东侧的传达室北面墙上,一个个写着号码的信箱整齐地排列着。那时,我是班上的信箱管理员,有幸第一个看到同学们信件上漂亮的邮票,我不禁被那一张张面值不一、画面精美的邮票惊呆了,想不到还有这么好的邮票。从此,我“一见钟情”地喜欢上了邮票,心中还产生了一种“据为己有”的感觉,就这样,我不止一次地厚着脸皮央求同学将邮票送给我。起初,我将邮票珍藏在书本里,后来看到同学们有专门的集邮册,就到文具店买了一本,我喜欢的邮票也终于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大学的三年里,写信、读信是同学们最幸福的时刻,也是和家人、外地同学互相交流的唯一工具,集邮是我学习之余的最大爱好,我和同学们收集邮票、谈论邮票、交换邮票,邮票伴随我度过了三年的快乐时光。
1995年毕业时,一位同学送我一套当年发行的“桂花”邮票,共有4枚,分别是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还有一位同学送我一本《集邮知识手册》,这两件礼物不仅是我和同学友情的见证,也让我的邮情更加专注。
毕业后,有一次,我让父亲看琳琅满目的集邮册,父亲欣赏完我的收藏作品后,微笑着说:“我还有很多邮票呢,也送给你吧。”父亲从一个破旧的笔记本里拿出了一些六七十年代的邮票,由于保存不好,有许多邮票已残缺不全,但是却让我看到了历史,其中有3枚不同图案的天安门邮票,有1960年发行的新中国最早的火车站邮票——北京铁路车站、毛主席的好战士——刘英俊,1972年发行的第一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1973年发行的熊猫邮票……
参加工作后,单位的收发室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一来看看新到的报纸,二来看看同事的信件上是否有我心仪的邮票,一旦发现好的邮票,我就提前给同事打电话,让他看过信后将邮票送给我。
近些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件越来越少了,我一年也找不到几张好的邮票,但是,闲暇时我会经常打开抽屉,翻看我心爱的集邮册,这时,长大的儿子也凑过来了,我们一起欣赏邮票,我给儿子讲每张邮票的来历,讲和邮票有关的故事。
在我的集邮册里,第一页是人物邮票,有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李济深、焦裕禄等;第二页是中国民居,一共收藏了18个省的民居;第三页是十二生肖,只可惜没有80版的“猴票”;第四页是自然风光,收集了1分到200分之间的风景名胜邮票,有万里长城、西双版纳、东北林海、黄果树瀑布、桂林山水等;第五页是花鸟虫鱼、珍禽异兽,其中有一张我最喜欢的面值两元的中国鸟——“台湾蓝鹊”;第六页是纪念邮票,有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一百周年(这是我国第一套电脑设计的邮票)、第一届东亚运动会、第一套教师节邮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上海世博会邮票等;第七页是历史、神话故事等特种邮票,由于我对历史不感兴趣,当儿子让我讲“横槊赋诗”、“卢俊义活捉史文恭”的故事时,我只好上网查找,为此,我们一起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许多历史故事书。
一张邮票就是一件袖珍艺术品,一本集邮册就是一部微型百科全书,方寸之间,知识无穷。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说:“用来集邮的时间,是充满了真知和发现的最好的休息时间。”因此,收集和欣赏邮票的同时,让我增长了知识,也体会到了愉悦身心的快乐。
标签:集邮,延津县电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