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坝固榨街的抗旱故事

作者:罗芳    2011-08-26

【本网讯】8月24日,都匀市郊供电局东郊所抗旱服务队再次开赴都匀市坝固镇甲登村榨街组,这里的80多户苗族群众已面临饮水困境,服务队要在今天内完成50千伏安变压器的安装,帮助群众从山脚的清水江中抽水抗旱。

抢修车在转来弯去的村间小路上前进,途中的一座十孔桥下,清水江潺潺流过。十几米宽的河床有一大半已干涸,本应潜藏在水底的岩石有一些已经暴露在了阳光下,青苔在酷日下已失去青翠变成了一片惨白。

一下车,王文高师傅就与龙治民组长用苗语嘀咕了起来,其中杂夹着几句汉话:“有什么需要供电部门的,就找我们。”

在他们“嘀咕”完后,我急忙向王师傅“求解”,“刚才问了一下龙组长这几天的旱情,他讲上面的沟水已经抽干完了……”王师傅匆匆给我翻译了几句就忙着去工作了。趁着大家做准备工作的功夫,我与龙组长往山上走去,一路上了解到无情的旱灾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严峻考验。

龙组长告诉我,从插秧起,当地就显现出旱情,干部群众积极用柴油机抽水抗旱自救。然而,持续两个多月的晴热无雨,山沟里的水已被抽干,在地势较高的上寨已有几十亩农田绝收。龙组长说,他昨天把摆在河边的柴油机拉回来了,油贵,抽一晚上要花一百块,还是用电便宜。在获知近日农灌电价又下调了两分钱时,他的眉头稍展:“真是感谢国家了啊。”

一座传统的苗族木屋前,一位大妈正在收衣服,她无奈地说:“人都没得水喝啊喽”,一旁的龙组长补充:“洗脸的水也不敢倒,留到起喂猪喂牛……”

越往山上走,旱情越严重。栽种了优质香米的稻田裂开了大口子,静静躺在田中央的水管早已扁平。此时还未到收割期,可这一片稻田却过早的变成了黄色。龙组长皱着眉头,心痛地说:“这是国家支援的香米种子,国家回收一斤是4块钱……”

回来的路上,我们碰到了榨街的副组长杨再英,他正和几位村民商量排队抽水的事情。“去年旱,还得两颗(水),今年一点都没得”一位拿着旱烟的村民愁眉不展,杨组长说:“等供电部门架好线后,我们抽大河的水灌田还能救回50多亩香米田,现在能抢一点是一点”。

回到变压器安装现场,所长胡荣与李木坤、王文高师傅正在对计量装置做再次检查。我都快被晒晕了,一口气喝掉了一瓶矿泉水,这才稍稍缓过神来,抬起照相机,那三位在烈日下全神贯注,如临无人境界。

检查过后,表箱被吊装上了变压器抬梁,抗旱队员熟练地在烈日下操作起来……旁边的田坎上,当地群众密切的观看着工作进度,他们非常期待大河中的救命水快点灌进濒临渴死的稻田中。

半个多小时后,计量装置安装完毕。所长留在现场做最后检查,王师傅则带着几位村民到河边检查抽水泵的安全情况。

在河边,王师傅拿着电笔为群众做示范,口中又说上了我听不懂的苗语。“连接抽水泵的电线一定要经常检查,防止破皮漏电打到人”一些苗语里无法表达的意思就用汉语来说,这已成为了王师傅与当地群众交流的习惯。

18时左右,经过最后的检查确认,抗旱队员合上了漏电保护器,很快,干扁的水管迅速鼓了起来,一大股清水喷到了水渠中,大家高兴地燃放起了炮仗。甲登村支书吴承富对抗击旱灾很有信心:“这台变压器搞好以后,高头和下头两个寨子80多户人家合拢的秧地就可以一起解决了,雨水来暗也不怕了。”

19时,两名抗旱队员帮着群众把抽上来的河水灌入水桶中,哗啦啦的水流声和着一旁群众呵呵的笑声,合奏了一曲动人的乐曲。

夕阳快要落山了,龙组长抓住抗旱队员的手臂不肯松手:“饭都搞好了,去吃了再走嘛”,还有几位群众拦住抢修车,极力挽留队员吃晚饭。但抗旱服务队还有任务在身,坝固村还有一个寨子抗旱急需他们去勘察现场。在当地群众的目送下,电力抢修车又奔向了下一个抗旱点,这,又是一个农电工作者保供电保民生的普通故事……

标签:抗旱保民生,都匀市郊供电局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