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电“靓”新农村

作者:王晓峰  2011-09-22

【本网讯】整齐规范的低压电线、崭新美观的电表箱、错落有致的农村别墅……9月21日,在山东省诸城市密州街道十里堡社区看到的景象,让我们亲身感受到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带来的勃勃生机。

在村口,我们遇上了密州街道副主任兼社区党支部书记孙万红。说起村民现在的人均用电量,孙万红算了一笔账:十里堡社区有427户居民,年用电量52.8万千瓦时,一年下来人均用电量就有296千瓦时。“电气化改造前,村民的人均年用电量才173千瓦时。能有这样的大幅增长,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分不开的。”孙万红感慨地说。

十里堡社区90%以上的村民从事狐、貂等特种动物养殖业。养殖企业年产皮毛8万余张,销售收入达4000万元以上,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在村民吴金友的养殖基地,1500余只狐狸正茁壮生长。吴金友说:“要想个头长得好,卖出好价钱,饲料加工是关键。以前只有照明电,没有动力电,打料机没法用。从外面购买饲料,要花很多钱。现在,电力供应充足,电压稳定,加工饲料省时省力。我还打算把养殖数量再增加一倍。”

去年以来,诸城市供电公司考虑到十里堡社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按照“密布点、小容量、短半径、绝缘化”的设计原则,结合十里堡社区的规划方案,调整了农村综合配变台区供电格局,采取新增配变台区、配变增容或移位措施,缩短供电半径,减少迂回供电,供电质量大大提高。如今,十里堡社区的配变由1台增加到4台,容量也由250千伏安增加到700千伏安。

谈及电气化建设以后社区里的变化,孙万红说:“我们社区比过去更和谐了!”他分析了三点。一是整个社区的环境变得整洁美观了。原本蜘蛛网一样的电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线路。家家户户统一安装的电表箱,大方美观。二是是安全性提高了。过去使用的是裸导线,而且分支线很多。现在全都换成了绝缘导线,空气开关也普及到每家每户。三是把精彩的现代文明带到了十里堡社区。

如今,村民的生活条件不比城里人差。闲暇之余,村民可以到文化娱乐中心打乒乓球、看电影、阅读科普读物,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孙万红笑着说:“电气化建设让村里的供用电环境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村风也更加文明了。建设和谐社会,我看电气化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负责十里堡社区供电服务的密州供电所所长孙炳华说,电气化改造后,十里堡社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线损率降到8.5%,村民以前遇到的用电难题一一得到解决。由于电气化建设的成果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工程实施由供电企业的“独角戏”变为政府、供电企业、农民的“大合唱”。

我们走进路边的一家小卖店,顺便和店里热情的女老板张大姐聊了起来。张大姐说,家里除了开着这个小卖店,丈夫也做饲料加工的活,连同家里的生活用电,一个月下来要两千多千瓦时。“现在家里干啥不都得用电吗?厨房里早就换了全套的电器了,电视、电脑、空调、洗衣机,样样都缺不了电。”

“您觉得用电划算吗?”我们问。“太划算了!你看,油一直在涨价,还污染环境。液化气现在也涨到100多块钱一罐啦,还不安全。算下来,还是用电划算。

这时,在一旁半天没说话的吕姐的丈夫接过话茬:“现在用电实惠、方便、安全,有问题每次都能很快解决。大家用电舒心着呢!”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农村,诸城供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