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企业文化是指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被全体干部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其内涵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管理理念、社会形象等;其外延集中体现为实现、体现文化内涵而进行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包括文体活动、文化宣传、教育培训、行为准则、文明用语、企业标识等。由上可见,文体活动本身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以“文体”促“文化”既是抓住了文体活动直观具体、丰富鲜活的特性,同时也是文化建设自身的需要。蠡县供电公司近年来在实践中总结文体活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可取经验,并开展“依托文体活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专题调查问卷及主题征文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存在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探讨可行的思路,进而探索依托文体活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文体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
(一)文体活动可以有效消除人员间差异,培养共鸣点,体现企业文化的融合性。
国外在早期有一项文化战略政策,叫“熔炉政策”,主张通过文化再造“把不是盎格鲁-萨克逊人变成盎格鲁-萨克逊人”,暂且不讨论政策本身好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该政策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组织文体活动,就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可能平时我们由于身份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及工作性质等差异,没有机会去共同了解及进一步对话,而通过组织活动培养了大家的一个共同的兴趣点。每个员工可能存在许多的差异,但是有了共鸣点,就弱化了既有的差异,缩小了平日的距离,对于增进感情、培养团队精神、提升凝聚力有着很好的粘合作用,正如暖炉一样,文体活动可移消除人际冷漠,将供电企业的干部员工融为一体。
(二)文体活动可以较好的填补工作盲点,提升人性价值,实现文化的衍生性。
在文化交流中,“1+1〉2”不是一个陌生的不等式,在单位内部开展文体活动,不同部室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并深入到工作之下,可以带来文化交流衍生的收获。例如来自不同部门的员工参加一个活动,可能带有科技文化、营销文化、人事文化等等的烙印,共同融合还会碰撞出来新鲜的火花,这些正的附加效应或者是理解或者是借鉴,会为工作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公司内有为数不少的员工学历高、基本素质好,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体制下,个人爱好和兴趣长期被忽略,甚至“不会玩”,开展适宜的活动不仅是对有强烈爱好兴趣同志人性上的尊重,更是对公司干部员工的关心爱护。
二、文体活动的现状及不足
(一)“体”与“文”分离,不能很好的传达企业文化的内涵
开展文体活动,就要认识到既有文化活动,也有体育活动,而现有的很多活动都是重“体”轻“文”,或者“文”、“体”分离。开展活动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但是要凸现一定的主题,不能活动完了,大家高高兴兴笑一笑就散了,这样不能很好的提升活动层次;同时如果活动反复开展几次就会失去新鲜感,要是紧紧和形势结合起来,增加一定的新意,也会使得活动开展的有吸引力,常换常新,常新常乐。企业文化是行而上的意识形态,文体活动是有形的实体行为,行为和意识一定要合拍并且通过行为来体现,文体活动就是要承担好载体作用,很好的传达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活动分散,不能很好的体现企业文化的主题
文体活动缺乏长性也是存在的一个问题,大型活动集中在春节、“五.一”、“十.一”等节日,其他时间便有些零散,不能长期有效的为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的主题要凸现,需要有连贯的系列文体活动,将这种文体活动成为组织的、员工的一种习惯,文化的主题才能慢慢深入人心。
(三)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不能很好的传达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丰富而立体的,文体活动只有从多角度、多层次反映才能传达企业文化丰富的内容。而当前的活动形式往往局限于传统的项目,缺乏新鲜感和时代感。企业文化的内容在不断充实更新,用原有的活动形式不能很好的反映新形势下的鲜活的文化内容,“旧汤熬新药”或许营养丰富,但是在口感上可能会差些。文体活动本身就是很直观的行为活动,要突破“审美疲劳”、“行为疲劳”,用好的形式来反映企业文化内容会使文化建设富有活力和魅力。
三、探索依托文体活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明确员工需要是基础
文体活动和文化建设的主体都是员工,只有结合供电企业的特点、员工的特点、文体活动的特点,才能将员工的需求通过文体活动这个载体上升到文化建设的高度。为了清晰的了解到这些情况,蠡县供电公司专门组织了“2011年工会开展文体活动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共计发放400份,回收问卷294份,回收率达73.5%。通过问卷调查和讨论分析,认识到开展文体活动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干部员工的实际情况入手,以适宜的形式和内容来开展活动。
首先,了解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一是爱好广泛、兴趣不集中、水平参差不齐,二是需求的多样性,兴趣转移快。因此开展活动有好的开头很容易,但是长期坚持并深入开展有难度;活动形式上合理考虑,开展普遍参与、入门较低、娱乐性强的活动最适合群众共同参与。
其次,了解员工特点和需要,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一是性别比例为男150人,女144人,各占51%和49%,将近对半。二是年龄结构为20—30岁共43人,占比15%;30—40岁共76人,占比26%;40—50岁共126人,占比42%;50—60岁共49人,占比17%。在开展活动时就有所依据,开展全员参与的活动的同时有所侧重,可以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分开药方”。
(二)体现员工需要是根本
知道文体活动的特点和员工需要后,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体现出来并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在选择开展何种文体活动、怎样开展文体活动时将企业文化的内涵、主题、内容鲜活的反映出来,并实现以“文体”促“文化”,以“文化”促“化人”。
在现实工作中,工会工作人员会发现单位内部的文体活动越来越难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不仅要放松,还要娱乐;不仅要锻炼,还要体现品位和层次;不仅要精神愉悦,还要情感融洽。电视、网络更是延展了大家的视野,书本、自由团体、各种俱乐部更是延展了个人生活的选择,因此当下员工的需求已经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因此举办各种活动在了解大家需要的基础上,可以大胆借鉴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提升文体活动的乐趣和“人气”,例如在单位内部举办以部室或者自由组合的各种形式的对抗赛;也可以借鉴当下收视率高的“我爱记歌词”或“挑战麦克风”,将传统的卡拉OK比赛做一个调整;还可以开展专题或者综合知识的竞技娱乐活动,形式也可以参照“开心辞典”、“购物街”等等。参照电视、网络节目只是活动形式的一种,主要就是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平时也可以伴随社会上举办的一些规模比较大、收效好的“读书节”、“美食节”等活动,在单位内部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三)提升员工需要是目标
以蠡县供电公司员工变化为例,近年来体现了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单位内部员工素质普遍比较高,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工会还可以有所导向的提升员工需求。当个人安全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的需要得到比较充分的满足后,就会将注意力和着眼点从个人利益和得失上分散一些,会更多的关注个人发展、单位前景、社会热点和公民责任。工会在开展文体活动时可以开展主题活动宣扬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倡导建设环保节能、环保节能型社会,营造爱岗敬业、奉献向上的工作风貌。往往榜样的贡献是个人的,一旦将榜样的精神作为一种行为文化后,作用会超出想象,工会的文体活动要将体现放松、锻炼、娱乐、教育为一体的目标,促企业文化定将大放光彩。
标签:企业文化建设,蠡县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