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有三窟,我呢?也有三个家。
贴心的娘家
“这个周末干嘛?”要好的同事周五下午问我。“回家!”,我笑笑回答。了解我的她知道,我说的是回我妈妈家。
我出生于安徽省黄山脚下太平湖畔的一个小山村,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哥哥。虽然成长在乡下,但父母却凭着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让我们的日子过得很舒适。即使家里有困难的时候,也从来不让我们知道。直到我结婚后的一天,和妈妈闲聊时才知道,我刚读大学的那一年,爸爸的生意做的不顺,我和我哥的学费都是爸去朋友那借的。
父母待我们兄妹很宽容,没有以前家长对儿女的严厉。每到晚上,我和我哥总是拉着爸妈不让睡觉,一起坐在他们的床上聊东聊西,有时聊着聊着,一家四口就挤在一张床上睡到天亮。这个“坏”习惯,随着我和我哥各自成家生子后再已不得继续。
爸爸妈妈从小是过苦日子过来的,他们把两个孩子当成手心里的宝,一直保护着我们。如今,那个有我父母、伴我成长的家已成为我的娘家,现也添加了新的成员――嫂子和侄女。而我也在不经意间感觉爸妈对我不再像从前,在他们看来,我已嫁为人妇,身上有着另一个家的责任。但每次回家从他们关怀的眼神,喋喋不休地问话,我知道,我依然是他们那个心肝宝贝女儿,他们对我的爱永远不会减少。
温情的婆家
四年前的一天,因为爱情,我成为了另一个家的一份子。婆婆家原来人口不少,但随着三个女儿的出嫁,儿子又在县城工作,偌大的房子里常住人口只有奶奶、公公、婆婆三个老人。
奶奶今年都九十六岁了,身体和前几年比差了很多。前两年回去她都会颠着她的包裹过的小脚,将亲戚买给她吃的东西都拿出来给他的宝贝孙子吃,而我也在一旁沾点小光。奶奶传统思想特深,我的老公就是他千盼万盼,还交了罚款才盼来的孙子。作为孙媳,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奶奶对老公的特殊疼爱。
婆婆家是地道的徽州人家,因为他们的勤劳,他们四个孩子中的三个都考上了学校,现在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另一个女儿因为老家景区的开发,做起了生意,日子过得也红红火火。儿女稳定了,没有负担了,但公公婆婆还是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除了没田不能种稻了,摘油茶籽、砍毛竹,该什么时节种什么菜一样没落下。每次回家,我们都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甜蜜的小家
“我有一个家,幸福的家,爸爸妈妈还有我,从来不吵架……”每次听到不满3岁的女儿抱着她的贝嘟嘟儿童MP3唱着这首歌,我都会放下手中的事,安静地坐在一旁,微笑地看着她。
记得预产期到了,可女儿却很安逸地呆在肚子里没一点动静。到医院检查后,说当天下午就要把她“抱”出来,着实吓了我一大跳,前一天我还在上班呢。手术房里,女儿啼哭着,发泄着被刺眼的光亮吵醒了的不满。3000克,一个我没啥感觉的数字,我只记得看到她的第一眼,她真的好小。
日子一天一天过,女儿没能长成像她的生肖一样-小牛犊,但长得也健健康康,惹人疼爱。认识我们一家的人都说,我宝宝是集我和我老公的优点长的,听后那个美呀,美呀,美、美、美…….
因为双方父母都没能和我们住一起,除了上班时间,女儿是我们一手带大的,虽然有累,有争吵,有烦,有无奈,但我们一家三口还是在笑声中一起走了过来。现在女儿越来越懂事了,出差时电话里会说“想妈妈了”,吃东西时会说“这点留给爸爸”,到周末会说“我们是去看山岔奶奶还是新华奶奶”,听到这些话时,我总是心存感激。
由于婆家在南,娘家在北,一到周末和节假日,我们一家三口都“横穿”于黄山区南北。虽然休息日过得没有别人那么清闲,但我们知道,常回家看看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敬孝,我们乐于在“旅途”中痛并快乐着,我也深深享受着我的“三窟”生活。
标签: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