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美轮美奂黄鹤楼

作者:吴莉    2011-12-06

【本网讯】只知道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却从未真正去了解。前不久,我有幸前往武昌,领略了黄鹤楼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其诱人的魅力。

从南大门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碧水,一座造型别致的石拱桥横卧在池的东北角,桥南为鹅池,桥北为白龙池。鹅池相传为王羲之放鹅处,其东边立有“鹅”字碑;而白龙池的北壁则是一座巨型“归鹤”浮雕,古朴而不失典雅,99只仙鹤有人们延年益寿、天长地久之寓意。

拾阶而上,一座《崔颢题诗图》浮雕吸引了我的眼球,上面刻的是崔颢千古流传的名作《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浮雕对峙的则是搁笔亭,有传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名气大盛。

再继续往前走,充满无穷魅力的黄鹤楼便俨然耸立在面前了。黄鹤楼坐东朝西,楼分五层,高51米,相当于16层楼房,外形类正方,四望如一,谓之“四面八方”。其一色的琉璃黄瓦富丽堂皇,五层的飞檐斗拱潇洒大方。每个翘角上均悬有金色风铃,只要有风,便会发出浑圆深沉的声响。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

相传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历史上的黄鹤楼呈多次遭受毁坏,修建和重建达八次之多,眼前的黄鹤楼是于1985年6月落成,从楼阁亭台到诗联碑匾均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迈入黄鹤楼一层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高9米,宽6米的大型彩色瓷嵌壁画《白云黄鹤图》,它由756块彩陶板镶嵌而成,取材于“驾鹤登仙”的传说。画面上方有一仙者,跨鹤乘风而起,口吹玉笛,神态飘洒,好象归去,又似归来。画的下方则绘有黄鹤楼,楼前人群浮动,有如送别,又似接风。天上人间,相互呼应,且衬悠悠白云,滔滔江水,情景交融,引人入胜。两旁立柱上则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沿着转角台阶继续上行来到二楼,只见大厅正面墙上,是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则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在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内则陈设着一幅大型壁画《人文荟萃风流千古》,描绘了历史上与黄鹤楼有关的著名人物,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并将他们歌咏黄鹤楼的诗词作为画像的题款,题录在旁,图文并茂,别具风采。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黑色大理石地面铺着红地毯,空中悬挂着12盏仿古宫灯,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整个大厅布置得古香古色,文雅备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上顶层,只见大厅的四壁上是一组以“江天浩瀚”为主题的壁画,刻画了长江滚滚、一往无前的奔腾精神。

凭栏四望,只见楼下蛇山环绕,蜿蜒磅礴;绿树葱郁,楼台参错,到处洋溢着无穷生机,充满了无穷魅力。啊,流光溢彩的黄鹤楼,你是一道风景,流动于城市的每个角落;你是一部史书,记录着民族的坚韧和智慧;你是一座丰碑,镌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魂魄!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黄鹤楼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