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闻兔岁凯旋曲,又唱龙年祝福歌。2012年是农历壬辰年,即十二生肖中的龙年,龙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是唯一虚构的动物。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早已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中华文化曾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悠久中华文化中,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璀璨遗产,有着极高的地位。
龙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幻生物。是中国神话中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白虎、玄武【龟】)之首,是一种传说中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
龙是我国古代先民共同的崇拜物,但是,进入阶级社会后,特别是周代以后,由于皇权的膨胀,皇家逐渐将龙据为己有。《吕氏春秋》中将晋文公比喻成龙(公元前636—628年),以后又将秦始皇比作祖龙的说法,汉唐之后则屡屡称皇帝为“真龙天子”,是龙的化身,这种观点至元明清发展到极致。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以龙为装饰,龙种、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为皇家所专用。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7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今辽宁阜新县),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九不像"(具有九种动物的特征)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骨文龙字从辛字头,从蟠曲之体,为会意兼象形之字。“辛”字像棘刺之形,本义为“铁腕手段”,引申义为“威权” “蟠”字义为“身形左曲右曲呈波浪状行进的蛇”。“辛”与“蟠曲之形”联合起来表示“一种蛇形威权动物”。楷书繁体龙字左为“立肉”,右为折角的“S”形,或看作大致的“弓”形。“立”为“辛”省,与“帝”字头同源,表“威权”之义。右边的弓形表示“形体蟠曲”,上为头,下为尾,中有等距排列的横道,象征性地表示“鳞片肢爪”。由此可见“龙”字为一种蛇形威权动物。
汉语中有关龙的典故成语更是有趣:
【掷杖成龙】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雀马鱼龙】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龙去鼎湖】亦作“龙御上宾“、”龙驭上宾“,”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龙骧麟振】龙骧,昂举腾跃貌。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龙骧麟振”喻将军恩威兼备。
【流水游龙】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有关龙的成语更是“真龙活现”形容逼真。“人中龙虎,”比喻人中豪杰。“攀龙附骥”,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烹龙炮凤”,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矫若游龙”,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画龙刻鹄”,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虎踞龙蟠,”形容地势雄伟险要。“虎超龙骧”,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笔底龙蛇”,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绣虎雕龙”,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神龙马壮” 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如龙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龙颜凤姿”指帝王之相。“乘龙佳婿”,“乘龙快婿”, 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佳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凤舞龙飞”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龙生九子”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托凤攀龙”,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龙凤呈祥”,富贵吉祥的征兆,多用于结婚证书或喜帖上。
在文学作品,人们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著想的,为了解救人间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民族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着炎黄子孙的文化情感,将每一个炎黄子孙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此,“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也成为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
在“龙腾华夏钟灵地,德启门庭毓秀人”的龙年,愿国人“八面威风增国力,九州春色启龙年”、“春日春风春浩荡,龙年龙岁龙腾飞”。原神州文人“笔走神龙凭大手,诗流雅韵出高人”、“龙凤呈祥阳春锦绣,鲲鹏展翅华夏腾飞”、愿有志者“改革奏凯歌虎跃龙腾强盛景,文明开新局莺歌燕舞太平春”, “大业功成惊世界,巨龙飞跃盛中华”。
标签:龙年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