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涉故台之行

作者:贾文忠    2012-02-20

【本网讯】涉故台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墉桥区西寺坡镇涉故台村,这里秦时为蕲县大泽乡。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就在这里揭竿起义,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走进涉故台,首先扑入眼帘的,是那株柘龙树,树的枝干,仿佛铜雕铁铸一般;用手细细去摸,感觉十分凉润,光洁如玉。细细望,它确实是历史风烟中翱翔着的一条苍劲的龙!

听当地的老人说,这棵树在陈胜吴广起义时它就有。这树很有灵性:1937年,日寇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大规模进攻中国,抗日战争由此爆发,这株柘龙树,竟从这年起不发芽、不结果;到1945年日寇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它又发起芽、结起果来……至今,不但枝叶繁茂,而且每年夏末秋初,还会结出满树果实,果子很好吃,村上一辈辈的人,都吃过它的果子。

我们信步走上涉故台,这座土台三亩见方,还存有几块石碑,记载着这里的沧桑变化。《史记》载,陈胜、吴广起义,“设坛为盟,祭以尉首”,这便是那个坛了。

后来,起义失败(陈胜死后被葬于永城芒山,我曾多次凭吊,见另文),但推翻秦暴政之功,首推这次起义,之后项羽、刘邦等纷纷起义。它令所有反动统治者闻风丧胆,陈涉的名字也是他们忌讳的。但司马迁不仅将他载入史册,而且列为“世家”,可见司马迁的正义和卓识。今天,我们在怀念陈涉、吴广的同时,对司马迁也充满敬意。

土台上,听说原来还有一座庙宇,解放后改成了小学校;再后来,庙宇也毁坏不存了。现在,这里除了残留的几块石碑,和传说中当年起义军饮水使用过的一口井外,已一片空旷。

在一块石碑上,我看见文字上称这儿为“射鼓台”,顾名思义,是起义军射箭,擂鼓的地方;少时学历史,称它为涉故台。

据说,台周围还有篝火狐鸣处,鱼腹丹书湾及七十二连营等景点,可惜我看到的近处是枯草连天,远处是一片残秋的景象。

再往前行,就是龙眼井了。这口龙眼井据说是当时起义者用来喝水煮饭、喂马饮水的。

整个涉故台在人的视觉中一片蓊郁葱绿。松柏苍翠茂盛,生机勃勃,野草蔓延铺地。

我们细细地寻觅着,不觉中想象起两千二百年前的大泽乡,也是这一片土地,也是这一片天空,不过天空阴云密布,或者电闪雷鸣,古道上,几棵柳树倾伏在道旁,根须在雨水中冲刷。在一个黄昏,走来一群罚调戍边的士卒,拖着泥泞的脚步,脸上写着疲倦和饥饿,最终酝酿起一场惊天动地的壮举。

陈胜吴广的高大雕像曾经在起义2200周年纪念日被印作邮票,发行全国。我们在雕像前留恋、留影,久久不愿离去。

台东南建有陈胜、吴广起义纪念馆“鸿鹄苑”,仿古建筑,总面积2475平方米。据说是集碑廊、文物陈列于一体,内有名家碑刻数十方,并陈列全国知名书画家馈赠书画近五百件。而我们见到的却是大门紧闭,并用粉笔写着告知书,说内是危房,无任何文物,请不要靠近等等……

小杨、文郁和我拿着相机不停的拍着一些景物,近处的小河,远处的青青的麦苗,还有上学的小孩子……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涉故台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