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先争优,近日,多家媒体转载的一则报道,颇有些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的味道。
报道题为《宿迁开展“群众不满意的事”征集活动 抓住不满意 群众更满意》。的确,自去年4月底活动开展以来,已近千件“不满意的事”得到了解决,群众不满意感少了,“窗口”与群众的距离近了。比如,市民反映用水高峰期水压低、太阳能热水器上水难,市水务局采取了6条措施;群众反映首套房证明办理周期长,住建局通过采取措施,使办理时间由30个工作日缩短到5天,快的当日办结。
此举起码给人以三个方面的启事:
一是突破了惯性思维。一般来讲,开展政治教育与实践活动,一些地区与单位的着力点,往往思考如何展示亮点,努力把好的工作做得更好,鲜有从差的、细微之处着手、“比过去做的更好就是创新”的理念。
二是突出了目标主体。科学发展、促进和谐、为民服务是目标与根本,创先争优则是载体与追求,而追求的根本还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宿迁的做法,突破了一些单位闭门造车、一厢情愿搞活动的局限,有效调动了民众积极性,凸显了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三是有效的机制安排。现如今,各地的为民活动不少,但群众往往认为有“秀样子”、“一阵风”之嫌!问题就在于如何让民众积极有效参与,体现活动的真诚意愿。宿迁在媒体上开设《关注“不满意”、追求“更满意”专栏》,在“网上宿迁”开设网络问政平台,重点事项实行项目化管理,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督办,实现了活动的良性互动。
循着宿迁的思路,惯常的一些做法,比如,“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征集”,可否改为“合理化批评”、“糗事大家评”,等等。或许,思路一换天地宽!
标签:创先争优